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435章瘟疫蔓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堂堂辅政大臣内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好比后世的人都知道,房地产是项最赚钱的生意,而地产生意里,地皮更是最珍贵的资源,而这资源其实就一直握在官方手里。

建一栋楼房。都能大赚特赚,如果能建一个市场,那更是利益无算。

改造一个旧城区,建造一个全新的城区。这里面充满无限的商机,只要运作的好,就是各方得利的大好项目。各种税收,各种刺激商品需求,各种工作岗位等等。

对于现在京师这种一潭死水的景象。一座半死不活的北京城,一群饥饿又麻木不仁的百姓,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变革。

而要改变这一切,需要的只是一个杠杆。

“外城的各条街道,每隔一百步,就必须修建一个公共厕所,必须是免费的。每条街巷上隔百步,还必须设立一个垃圾倾倒点,以后严禁随地当街便溺,也禁止随地乱扔垃圾。”

“从今天起,内外城都要设立城管局,招募专人负责各个街道的公厕以及街巷卫生的管理,街道每天都要清扫,垃圾点的垃圾每天得运到城外去集中处理。”

“派出专人,负责巡查,对于违规乱大小便、乱倒垃圾者,都要给予严惩。”

这个命令一下,顺天府的官吏们更是意外连连。先前的一个外城改造计划,让他们都觉得过于庞大,极不现实。可现在这个命令,却又不有些让他们觉得太细微了。

真是管天管地,难道还要管百姓拉屎放屁?

刘钧需要做的,就是启动这个计划,然后从四海银行里拿出一大笔钱来,在北京郊外先建立许多工厂,对于一个百余万人口的京师来说,他需要的各种商品是海量的。衣食住行,样样皆需。

再加上如今刘钧已经控制京畿。军队也需要换装,各式各样的军方订单,刘钧都能掌握。把江南制造厂抽调部份力量,在京师建立分厂,也是势在必行。

尤其是冶铁炼钢等军工产业,需要的人力是极多的。

京郊的这些工厂建起,就能吸引大批京中的百姓去做工。这些原来无依无着的百姓有了工作,就有能力养家糊口,京师的治安情况会转好,他们有了钱能增加消费。市场会繁荣,朝廷的税收也会增加。

各种市场、商铺设在内外城中,而把一些大的工坊都建到城外去。刘钧甚至还做了一个计划,准备把京师所有的青楼的赌场。都集中起来迁到一个专门指定的外城区。那时,京师只有这个区内可以开设青楼和赌坊,其它地方都不允许再经营这些业务。

最重要的是,这么大的计划,得要多少钱?而钱从何来?

许多官吏纷纷劝说刘钧,认为这计划不可取。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什么的。

刘钧对于他们这种浅短的认识只是笑笑,后世的人都明白一个观念,那就是城市经济。在后世,官方早把城市当成了一项商品在经营,甚至是一项极有利的商品。

经营好一个城市,那利益是极大的。

固然,要启动这样的计划,需要不少的资金,可其未来的好处是极大的。

朝廷将加大力度对这些行业的监督,并征收起码两成的重税,给他们发放特许经营的牌照,打击那些无牌照不在指定区域内的非法经营者。

不过。刘钧也没打算一蹴而就,路也一步步的走。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先在郊外建起一家家的工厂,然后从京师招募走那些无所事事,而成为京师治安隐患的流民去做工。

同时,刘钧也在顺天府设立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以率先开始整顿清理外城的恶劣治安和卫生环境。

一切,从建公共厕所、公共澡堂以及大扫除开始。

第435章瘟疫蔓延 (第2/3页)

,出售住宅房,并建设一些简易的住房,用来低价出租给那些在京的贫困百姓,妥善安置他们。”

“另外,京师也必须将部份百姓分迁到周边的通州、昌平、蓟州、永平、保定等地方去,以缓解京师的人口压力。总之,我们得把京师的人口控制在百万之内。”

刘钧在顺天府的衙门里,对属下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全面改造外城,在郊外建立许多大型的民生商品的工厂,减少京师人口等。

顺天府的许多官吏们,从来没有想过,郡王会有一个如此庞大的计划。在他们看来,这甚至是一个有些不符实际的计划,这么大的计划,他们根本都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