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437章弃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明朝的僵化,不加强阴山燕山一线的横行防御,却在燕北的蒙古人都被清军征服的情况下,继续搞关宁锦这条突出的纵向防御。这不是脑袋被门夹了?

可惜。满朝文武,就是一直坚持着这种愚蠢的战略,不断的加强关宁锦,让清军一次又一次的轻易的绕过,从燕北长城一线破口入关。

这里面,其实与辽西关宁军的强大有关,当时朝廷仅剩下这样一支能战的兵,这些人的话语权很重,他们不肯放弃辽西。那么朝廷就算想更改战略部署也难。

不过刘钧可不是他们。

当他入京之后,就立即开始调整京畿的防御了。到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其实刘钧已经把要做的都做好了。

刘钧在辽西点了几下。

“这可是漫长的距离,当他们一路从辽河赶到我们的宁远城下,或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宁远到山海关。再到密云再到昌平,甚至到宣府、大同,这条北方的长城防线,早已经被层层加固过了。

现在守卫在这条防线上的,基本上都是楚军。他们有充足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先进的火器。加上充足的粮饷,丰富的经验,使得刘钧有足够的自信本钱,完全不怕吴三桂会反。

这也是当初刘钧明知道跟吴三桂硬刚,极可能会逼反吴三桂,甚至会让吴三桂倒向清军一方,他也丝毫不惧的底气所在。

“陛下,从大同到宣府再到昌平、密云、蓟镇、山海关、宁远,甚至到天津、旅顺、登莱、镇江,这数千里之地,我们有一条钢铁防线,布置着超过三十个协的精锐兵马。这都是完成了整编,完成了换装,有着充足粮饷的新军。”

“在这条防线上,我们已经修筑了大量的炮台,堡垒,装备了数百门火炮。叛军敢来,那是自寻死路。”

可后来满清征服了江南蒙古人,明朝的战略布局立即出现了大问题,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原本燕山北,辽西走廊北面的这些地区,从明军的防御带,转成了清军的控制区。

清军轻易的就绕开了明军苦心经营的辽西关宁锦防线,绕过了重兵云集,堡垒群密布的辽西走廊,穿过蒙古人控制的燕北地区,直接就到达了明朝防御力薄弱的蓟北长城防线。

蓟北长城防线相比起辽西关宁锦防线,那就跟个筛子一样,到处都是孔道。

清军的数次破口入关。都是在蓟北一带的长城关口中上突入进来的,没有一次是从辽西走廊通过山海关进来的。

甚至好几次干脆绕到张家口宣府那边。进入山西的大同盆地,然后再顺着桑干河从昌平杀进北京城下。

吴甡见得不刘钧这副态度,“既然我们有如此强大的军力,那更不应当放弃辽西,这个时候应当立即集结兵马前往关外平定叛乱。”

刘钧冷哼了一声,都不想跟吴甡这种人说下去了。

“皇兄,我们难道不能出兵辽西平乱么?”朱慈烺问。

“当然可以,但那样做,并非上上之策。一来我们需要时间动员,二来会增加后勤负担,第三,放弃这条坚固的防线,舍弃那些炮台火炮,这是弃已之长。而相反,如果我们暂时放弃锦州等地,把兵马撤退紧靠着山海关的宁远。”

“那么一来我们各镇兵马靠的更近,互相能支援,二来我们的补给线更短。而反贼呢,就算他们拿下宁远之外的辽西之地,那也没有什么用,那里一无粮食二无人口,他们占据那里,什么也得不到。相反,他们只能继续进攻我们坚固的防线。他们的补给线会拉的很长,很长。最重要的,这近千里的距离,会让他们与辽东后方的脱节。”

第437章弃辽 (第2/3页)

“这是大凌河中上游流域,夹在群山之中,以前这些河谷地向来是汉人控制区域。在辽西沿海走廊未开发之前,这才是河北通往辽东的通道。但我朝后来只经营辽西沿海走廊一线,北面这些河谷地带和山区,反而尽为蒙古人所占。朝廷早年还沿着沿海走廊北面的山脚,修了一条长长的长城,一直通到鸭绿江。”

当初这条长城曾经为抵御蒙古人立下不少功劳,但后来和蒙古人议和,展开贸易之后,燕山北的蒙古人,反而成为了明朝对付后金的盟友助力。

也正因为如此,朝廷当初才大力经营辽西一线。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