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519章富甲天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就等于大明的税,只是用以中央。

地方上的开支,完全是地方再附征加派,用的就是火耗、附加等名义。

而现在,刘钧提高了田赋,朝廷直接在税收里增加了附税和丁银,看起来朝廷税收大增,实际上却是已经把地方开支包括到了国家开支之中。

以后地方的开支,也得由中央拔给,不许地方再私征加派。

地方开支,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地主们拥有近四亿民田。这还是经过了清退侵占军田,清退寺庙占田,清退了纳献田等。要不然这个数字更多。

这也意味着,在这轮的换契纳税过程中,有五亿官田、三亿民田是免契税的,要纳田契税的是这四亿亩拥有百亩以上田产地主所拥有的民田。

不过因为陕甘云贵等地还有叛乱,而辽东辽西又还经历战乱大多荒芜着,因此暂时能收到的契税也只在三亿亩左右。

“目前换契的契税征收已经基本完成,各地缴纳契税都比较良好。”

刘钧听着黄道周的报告,心里笑笑。当然会比较良好,刘钧可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不交税。要没收无新契财产。同时,不换契交税。就不能参加科举。同样的,那些完不成换契征税的地方官。到时可是要降职免职的。

过去地方的附加税。比朝廷的正税还多了数倍,虽然其中也有不少最后被地方官吏贪污掉了,可也确实有许多是用做地方开支的。

地方有哪些开支?

首先是吏员的开支。地方有品级的官员不多,但吏员极多。甚至还有那些门子厨子牢子更夫马夫等等不一而足,数量是很多的。就算每人一年几两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代一年银两收入不过三百万两左右,三饷加征,一年两千两万,另外还有一年不到三千万石的粮食。

折算起来,大明一年正常收入不到四千万,两千万临时加征,一年不过六千万两。折合银元,也不过一亿两三千万。

看起来,大汉朝的收入确实远高于明朝。

不过帐并不是这样算,明朝的税收,主要用于代养皇宫、宗室、百官和军队,用于打仗。其它的开支,比如地方开支,修城修路修桥修水利等等,通通是地方自己征收,连地方上的吏员、衙役、弓手等的工食银,也是最后摊派到百姓头上的。

甚至有时还要临时征收粮草用于打仗,百姓还得去服免费的劳役。

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地主还是官员,都很积极,何况刘钧还给他们提供了贷款,充分为他们考虑到了每一点。

“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取了两亿银元券换契税收,剩下的还有少部份未缴纳,但也很快能征完,不过还有大约一亿左右的契税,因此是陕甘云贵关外等地,可能会比较困难,暂时无法征收。”

两亿,刘钧已经很满足了。

历史上所谓康乾盛世,康熙最盛时国库存银不过四千万,雍正最多时也才五千万,乾隆最鼎盛时期也不过六到八千万两。

一亿银元券,价值四千多万两银子了。

经过清理后,侵占的都被退回,加起来总数达到了近五亿亩。不过这些田多是在边关地区。尤其辽西辽东占了很多,另外就是湖北的郧阳、山西的宣府大同等地也不少。

此外江南也有不少的官田,原本很多被侵田地。也都一一清理出来,这些多是开国之时没收张士诚的部下和支持他的乡绅土豪们的田地。

剩下七亿多亩地就是民田了。这里面也包含了许多过去的开荒地,在明朝时,曾有过旨意,开荒地是不征税的,不过如今也都纳入课税范围。

经过丈量田地和申报核查,以及换契统计,最终统计出来。

这七亿亩民田,其实大部份都集中在了地主们少里。百分之六十的地,都集中于极少数的地主手中,而天下近两亿百姓,也仅占有百分之四十的民田,实际拥有不到三亿亩地。多数农民,都是佃田,过去大明的百姓,不是佃地主的,就是佃卫所军官的,或者佃皇庄、王庄、宫庄、勋戚庄田、太监庄田。

“今年的夏税田赋呢?”相比于这笔契税,对于朝廷来说,无疑田赋才是大头。

十二亿亩地啊,按新税法,南方一亩征二十一斤,北方一亩征十七斤,南方一亩折银征四角三分,北方一亩折银征三角四分。

如果是理想状态,十二亿亩地,一年的田税就是将近五亿银元。

这是一笔远超换契税的银钱,而且还不是一次性的。

就算里面有新朝物价上涨等因素,可也远超明代了。

第519章富甲天下 (第2/3页)

人口误会不会超过百万。

从这数字,也可以看出大汉的人口和田地数值了,而这两项也是帝国的基础。

不过刘钧也发现,大汉拥有的官田数量很多,十二亿多亩地,官田数量达到了五百万顷左右,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一左右。

这些官田有些是来自前明的官田,有些来自于前明的皇庄王庄,勋戚庄田、太监庄田等,还有数量庞大的军屯,还有部份则是在战乱中无主的绝户田,以及部份清理出来的庙田观田等。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