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527章日本银多为罪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让银行源源不断的收到银子,然后铸成银币。也让朝廷的银元券信用更加坚挺。

而朝廷想要继续维持住银元券的信用,那就得保持银元的持有量。

源源不断的铸造银币。极为重要。

“目前国内货币流通总量大约有多少?”刘钧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流通量,主要说的还是百姓和商铺商行里的现金。

货币的流通量对于国家经济极为重要。尤其是当朝廷开印了银元券之后。以前唐宋之时主要使用铜钱,但铜一直欠缺,铜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铜价一直居高不下,朝廷铸铜钱,实际成本比币值高,铸的越多越亏本。

如今朝廷发行的这些银元券,并不是简单的印出来然后就能当钱花。实际上,这些银元券是银行吸收存款后,将银子存入银库中,然后兑换出相应的银元券,再拿出去放贷。

那些银库里的存款银子,和放出去的贷款银元券,是不能有太大的相差的,毕竟,那些做为准备金的银子,其实是储户的银子。而储户随时可能来取出银子,甚至其它的百姓也可能会拿着银元券来兑换银子,一旦银元券超发。就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说到底,想印钞,还是得有准备金。如果朝廷自己没有钱。就胡乱印钞,那后果就相当严重。现在朝廷因为有比较庞大的税收。做为印钞的准备金,倒是能稳住银元券的信用。

银元券流通出去,再通过税收收回来。

“还要加大一些吸收白银入库的力度,铸造更多的银币流通,朝廷得掌握更多的白银。得让百姓把银子都拿出来流通。”

而且正因为铜钱价高,因此总有人把铜钱收集后熔铸成铜器出售,然后得数倍之利。这结果就是,唐宋之时,天下一直钱紧。比如后世说到唐朝贞观之时,总说贞观富足,斗米不过两三钱。

实际上这不是富足,贞观之时,刚经历隋末乱世,天下人口减员严重,经济崩溃。当时斗米两钱,不是富足,而是出现严重的钱荒。钱荒时,铜钱的购买力升高,商品价格不断下降,经济发展受阻。

有唐一代,钱荒一直困扰着唐朝,唐朝甚至不得不钱帛兼行,甚至粮食和布匹也经常做为实物货币。朝廷甚至规定,禁止钱出界,十贯以上一律用帛不用铜钱。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可同样受因于钱荒,最后不得不出现短陌支付,以及四川的铁钱以及最终的交子问世。

宋代时的铜钱流通总量,据说是两亿五千六百贯。一文钱一枚,一贯千枚,这意味着高达两千五百六十亿枚铜钱之多。

一天铸币五百万,除去开支,利润就能达到五十万。一月能铸一亿五千万,一年能铸十八亿。前提是银行手里能有这么多银子。

虽然如今朝廷也发银元券,因为朝廷规定税收征银元券,且银元券随时可兑换银元。因此银元券的信用十分坚挺,随着信用的坚挺,百姓也越发的喜欢使用这种更加携带方便的钞券。

但不管怎么说,银元依然十分重要,毕竟银元券不是钞票,他是得保证能够随时兑换成银元的。

市场上有劣币驱除良币的规律,但如今的银行券信用好,使用方便,因此反而让民间不再大量藏银。藏银是因为银的价值稳固,且有升值空间。百姓把银藏起来不用,等待银升值,这也是一种保持的手段。跟买房防通胀一样。

不过现在银元券的坚挺,使得百姓不再一味的藏银,且随着银行存储有利息可得,兼之银行还能更好的保管,以及如今天下渐趋稳定,商品经济繁荣,大家都把银子存到银行中,换取银元券使用。

陆维章面对皇帝的提问,给出答案。

“据银行估算,目前天下货币流通总理大约为十八亿元。其中银元、银锭、铜钱以及银元券相加而得,新铸银元及辅币三亿元,银锭大约十亿元,制钱一亿元,银元券四亿。”

刘钧摇了摇头,十八亿的货币流通总量,严重不足。这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果钱紧,那对商品发展伤害是很大的。

在后世之时,国内的货币流通量能达到几万亿之多。

好在现在朝廷还有银元券,要不然,光凭着银两和铜钱,根本支撑不住现在的经济发展。

第527章日本银多为罪 (第2/3页)

立了九座铸币厂,拥有熔炉千余座,铸造机器三千余台,仅是铸币厂的工人就达到十余万人之多。到六月底,我们总共铸币了一元银币一亿八千余万枚,另铸造银辅币、铜辅币八亿五千余万枚。”

刘钧抱着儿子,陆维章跟在一边,不用帐本,他就能准确的把这些数字如数家珍一般的说出来。

说到这些数字,他心中很是感慨,仅仅是铸币,这几年时间,收益就到达三千多万块银元。

“铸币厂从陛下登基开始,已经开始铸造新样式银元。银元与之前的龙元相仿,更换了几处内容。主要是大汉帝国皇家银行字样,以及正面采用了陛下的侧面头相,其余含银标准等不变。但采用了新式的铸币工艺后,产量提升。成本略有下降。如今各个银元厂,全力开动,每天能生产约五百万枚银元。”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