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531章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过去所谓夷狄,就是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区,孔子的思想是以文化为中心。凡没有文化的,称为夷狄,因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四种族在当时是没有文化,非常野蛮。中国则称中夏、中原。是有文化的。

如楚国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孔子说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有君主、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所以我们知道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国家不怕亡国,亡了国还有办法复国,如果文化亡了,则从此永不翻身。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夏朝虽然亡了,但夏朝的文化,一直流传下来。

题目:材料中的文化一说,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给定材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数一千以上。

这道策问以论语中的一句圣人言做为题目,考的却是华夷、文化这样的重要内容,很有考点。这也算是整个试卷里,唯一还算让他满意的地方了。

可除了这道题,其它的都考的是些什么乱七八糟啊。

刘钧看出了礼部尚书的心思,道,“你们回去后好好研究下这张卷子,今年的乡试、会试都要按此卷出题,绝不允许再考八股制艺。你们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圣人经典考题进去,但只能最多点到试卷分数的三成。”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这很多内容都是他这个老进士所不理解不明白的。

唯有策论,但还算唯一正常的。这上面也有一道策论题。

策论:《论语·八倄》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不顾这些礼部官员们的惊讶,刘钧继续道,“今年科举,乡试,按省划片考试,各省乡试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31章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第2/3页)

部份内容考试的用意。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