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第679章兼并朝鲜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甚至一些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一些聪明的大汉商人更是直接跑到朝鲜开设工坊,在本地招募工人,以比大汉本土廉价数倍的薪水雇佣朝鲜人。

而结果朝鲜人不但不会说大汉商人黑心,反而感激大汉商人给他们提供了赚钱的渠道,连朝鲜官方也感谢大汉商人在这里开办工坊,给他们创造了税收。

大量的朝鲜产的原材料,棉花、矿产、药材、粮食等,以极低廉的价格被采购,然后运回大汉。然后在帝国加工的各种玻璃、蜡烛、肥皂、毛线、呢绒、火枪、船舶、马车、钢铁制品大量销往朝鲜。

对于大汉来说,朝鲜这近两千万人口,已经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既是原材料的供应地,也是加工商品的出口地。

刘钧可不希望朝鲜乱起来,混乱就意味着可能影响到现状。

“陛下,我们派去的御医已经确诊了,朝鲜国王怕是没几天了,回天无术了。”

“到底是什么病?”

“突然中风。”

现任的朝鲜国王完全是大汉一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这样的生产方式,受到的限制非常低,只需要少量的熟练工匠,然后招募大量的工人,就能复制出无数条生产线,将产量百倍千倍的扩大。

分工合作,以及规模扩大,意味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这些质量丝毫不下于朝鲜工匠加工制造的针,价格却比之便宜许多,大量的汉造厂涌入朝鲜各地,迅速的就抢占了朝鲜的针市场。

如针一样事情,在其它各种商品流入中重复的发生。

物美价廉的大汉制造,一边让朝鲜的工匠和商人们大呼狼来了,一面却又让朝鲜百姓称赞不已,纷纷抛弃朝鲜本地制造商品,转而购买更物美价廉的大汉商品。

第679章兼并朝鲜 (第2/3页)

相比起朝鲜本土的商品,大汉的商品更精美,也更便宜。就如一根简单的缝衣针,朝鲜依然用的是最传统的手工制造。从铰铁条到拔细抛光。再磨细针头,装针后边的鼻孔,然后包装到一个纸盒里,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最多生产不超过二十根针。这根小小的针,价格也并不便宜。

可大汉的针厂却完全不同。他们将针的制造生成了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个工人分工制造,十八个人组成一条完整的流水线。每人只做一道工序,第一个工匠拉出铁丝,第二个工匠把它弄直,第三个工匠把它剪断...

这样下来,这个简易的针厂,每个工人能完成四千八百根针的加工,十八个人就制造出一根完整的针,平均下来,这组流水线,每人平均一天生产两百多根针,是朝鲜工匠的十几倍效率。

而且还有一个更加厉害的地方在于,朝鲜人制针,一个人完成整个工序,需要的熟练工匠。而在大汉的针坊,分工流水做业,每个人只需要掌握一道工序,其中多数工序都非常简单,根本不用熟练工匠,普通工人就可以完成,甚至有不少环节还能用专门的工具加工完成。

阅读明末称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