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

〖贞观帝师〗

第442章 战前舆论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突厥人的劫掠大都集中在甘州、肃州一带,此二处守将为张宝相与张士贵,皆为将才,而张士贵尤为勇武善战,此二处有此二人,当无忧矣。”李勣捋着一撮小胡须,说道:“臣以为,如今应做好应对突厥犯边的准备,明面上,却按兵不动。”

张士贵?夏鸿升听见这个名字,立刻就想起来后世的故事里面那个邪恶旧势力的代表,迫害薛仁贵,嫉贤妒能,陷害忠良的大奸臣——当然,这并不是真的,而是宋代以后民间故事中对其的丑化。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贵,不仅不是奸臣,还是与秦琼、尉迟敬德等人齐名的忠臣良将,官至左领军大将军,封虢国公,子孙袭爵。卒后唐高宗为他举办隆重葬礼,赠辅国大将军,谥号曰襄。当朝宰相上官仪亲自为他撰写墓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42章 战前舆论 (第1/3页)

突厥的动作很明显,且有迹可循。每一次的突厥犯边,都是先以小股的骑兵进行盗匪似的小规模劫掠,滋扰边城,然后再根据得到的反馈决定是否大兵压境。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一来,小股的劫掠可以窥测到戍军力量和态度。二来,小股的骑兵多次的劫掠会让戍边的将领不堪其扰,若是大规模的阻击,会暴露兵力等许多信息,若是不管,又会引起百姓不满。三来,小股骑兵频繁的劫掠,可以造成“狼来了”一般的效果,遮掩突厥大军的举动,让戍边的兵卒以为又是突厥人的骚扰,可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大军压境了,让人措手不及。第四,自然就是容易开脱了。若真是遇到了无法对抗的将领,又或是不是动兵的时机,那就可以说是极少数突厥人的私自的行为——他们当然不会在劫掠的时候说自己是可汗授意的。

“自从年后以来,突厥人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了。突厥这几年过的很不好,只怕,已经按捺不住了。”李世民静静的看着跟前的沙盘,上面有几个代表着敌人的小红旗,插在突厥频繁滋扰的地区。

阅读贞观帝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