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

〖贞观帝师〗

第682章 绿矾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大唐的海船,放之于世界,本身就已经是“海上霸主”了。

如今,经过夏鸿升和这些船匠们的技术改良,使大唐的船只更为先进,尤其是钢铁材料的加入,使海船更为坚固。铁皮外涂装的漆和桐油等,也能够有效进行防锈,防止海水侵蚀。风帆的改进,使其达到了后世里宋朝的水准——“风来八面,唯头不可行”,即除了当头的方向而外,船可以向其他7个方向前进,亦或是从七个方向调整桅帆,使其只要不是迎头的风向,就都可以借助风力航行。

可以说,利用这艘铁皮船的技术,所造出来的大船,再配合已有的航海技术,已经足以达到后世里明朝宝船的程度,规模、装备和技术都超过了后世里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时候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海船。

若是想要使海船更进一步,那就要指望蒸汽机的出现了。

所有参与造出这艘铁皮船的船匠们,全都获得了十分丰厚的赏赐。当然,他们的家人也已经全都被接到了军

第682章 绿矾油 (第1/3页)

本身,隋唐时期的造船技术就已经是领先于世界的了。

船只的工艺先进、结构科学、形体巨大、稳定性强。比方说水密舱结构,极大的增强了抗风浪击打的安全性。榫钉接合与油灰捻缝技术,使木料延长,能造大船。而且船舷置防浪板,形如鹘翅,既可防倾侧,又可掩挡海浪,保护甲板上的人员与物品安全。另外,在船舷安装四根长长的粗木,用长钉牢固地与两舷结合,称“大腊”。大腊既防外部撞击,又强化船体自身的稳固性。泉州所造安海船,“银锒船舷十五格,可贮货物二至四万石之多。”十五格,即十五个底舱。

而反观当时的外国船只,木料脆,用椰子皮为索联结,橄榄糖灌塞缝隙,很少使用钉榫,故船体小,抗风浪性差。

海船途径天竺,唐朝船交一千个当地的银币,其他国家船交二十,至多二百个当地的银币就足够了。唐朝的船过口税比其他国船舶多四点五,甚至于四十五倍。足见中国船载货之多,船体之大了。

阅读贞观帝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