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帝师

〖贞观帝师〗

第841章 夏鸿升的奏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陛下,臣以为,欲使东瀛成大唐一道,而与其他诸道无异,则必使其民为汉民,使倭人为汉人。”房玄龄想了想,对李世民说道:“设使倭人为唐人,则其心不异。其心不异,则其行而端。其行也端,则大唐之规制政令一切皆可顺利推行。而若要使倭人为唐人,则非数十年之功不能行。最先,当以先消倭人抗唐之心。陛下可颁行于倭人百姓有利之举措,收倭人之民心。民心若归大唐,则倭人自成唐人。”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点头道:“房卿所言不错。那以房卿来看,当以何举措,可使大唐尽收倭人之民心?”

“这……”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躬身行礼说道:“请陛下恕臣不知倭国具体之情况,故而暂无法给出具体之举措。”

“无妨,今日也只做探讨。”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关于倭国之情报,随后会经由大唐水师传回。之后,倭国国主极其朝中重臣,亦会至于长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41章 夏鸿升的奏疏 (第2/3页)

迁民而去,同突厥混居,在突厥所施之一切同化之策,皆在于大唐可随时把控突厥之基础上。待那条水泥道修好之后,大唐同突厥之间可谓是朝发夕至。不论突厥发生什么事情,大唐俱可以极快的速度知晓,并做出反应。而倭国不行。其国本就与大唐少打交道,其国百姓更少接触大唐,而其地独立于海外,倭人抱团与岛上,无有汉人分化,只怕更难以将其固有之习性打散,而从我大唐之教化。此以来,倭人与大唐之间,只怕离心更甚于突厥人。设使倭人有变,大唐要得知须数月之久,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处处被动。”

“治理东瀛道,最主要之问题,两位大人已然都说出来了。”房玄龄捋着胡须,说道:“只要能有法子克服这两个问题,其他的便都不是甚子难事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众人又陆续将种种问题一一道来。

“听了诸卿的话,朕受益匪浅。”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那以诸卿来看,当有何策可解?”

阅读贞观帝师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