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1982

〖逆流1982〗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ASM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20世纪70年代荷兰经济衰退,出现经营危机的飞利浦丧失了不断的兴趣,想要将投资了上亿美元的阿斯麦实验室剥离出去。

最开始项目负责人找了三家公司洽谈光刻机的合作事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1984年的时候,SI和ASM成立合资公司阿斯麦,双方各占50%股份。

但公司成立之初,这家合资公司除了十几台光刻机库存,账户上只有30万美元。

此时全世界光刻机市场共有10多个玩家,既有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美国公司,也有虎视眈眈的新秀,日本尼康和佳能,阿斯麦在这一领域完全垫底,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没人看好阿斯麦公司。

而在80年代,日本尼康迅速崛起,相较于美国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一番思考后,段云决定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就是和国内的科研院所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工作机。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想方设法从国外直接购买作为先进的一微米制成光刻机,解决当前的芯片生产线升级问题。

但是从哪一家购买光刻机却成了一个问题。

后世的人一提起光刻机,很容易就想起了荷兰的阿斯麦公司,而在1988年的时候,阿斯麦公司在光刻机领域并没有多大的名气,而且这家公司几乎濒临破产,甚至连发工资的钱都没有了。

早年的阿斯麦诞生于飞利浦物理实验室和飞利浦科学与工业部,城市一群天才科学家所说的玩具。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ASM (第2/3页)

 这样最终就导致了中国的光刻机研发上完全停滞,很多搞光刻机研发公司因为没有资金的支持就变得岌岌可危,最后公司也倒闭破产。

段云如果想制作出世界领先的NAND闪存芯片,并且在闪存芯片领域保持长期的优势地位,那就必须要有更先进的光刻机。

在摩尔定律下,每18个月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就会增加一倍,这就需要生产芯片的光刻机保持迭代。

段云可以选择投资开发国产光刻机,但投入的资金比较大,而且周期也比较长,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

阅读逆流1982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