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大隋第三世〗

第718章:恢复祖宗之法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不可,万万不可。”学部侍郎徐旷出列道:“‘郡县平等制’乃是圣上所创,岂能朝令夕改?若是改制,置圣上威信于何地。”

徐旷,字文远,博览五经,尤其精于《春秋左传》,学问渊博,为人正直持重,终成一代师表。窦威、杨玄感、李密、王世充等风云人物都是他的学生。

大业年间,徐旷官任国学博士、国子祭酒。后天下大乱,洛阳闹饥荒,徐旷到城外觅食,被李密部下抓获,李密请徐旷面南而坐,对他施以弟子之礼。但是徐旷却一直让李密投降隋朝,让他从良。闹得李密烦不胜烦,表示破了宇文化及和王世充再投降,结果王伯当把洛口城给丢了,徐旷被王世充给擒住了。

徐旷作为当代经学大师,王世充不敢怠慢,但徐旷始终以杨倓的隋官自居,高兴的时候骂王世充小人,不高兴的时候骂王世充是窃国之贼,终于把王世充惹毛了,不过也没杀他,而是断了徐旷的供给,企图让徐旷投降,可是徐旷差点儿被饿死都不松口,在国子监授课之余,自己外出捡柴,以作家用。

后来收复洛阳的时候,杨侗听到这名饱读诗书,却铮铮铁骨的儒士之名,便请他干了老本行。徐旷和风趣的刘炫不同,他比较迂腐;然而胡风盛行天下几百年,社会风气极为开放,所以这时代儒生的迂腐,也只是相对魏征、孔颖达、杨师道这类杀胚而已,就拿徐旷来说,虽然他嘴巴硬,但不表示他无理取闹,只要你说服了他,他绝无二话。

只不过,徐旷现在维护的是杨侗的名声,其他人不好出声,只能由杨侗亲自出马了,他摇头道:“徐侍郎,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祖宗之法岂能传万世而皆准?再强盛的帝国也不能墨守成规、裹足不前,而是应该保持谦虚谨慎之心、与时俱进,才能永远傲立寰宇之巅,国如此,君王亦然。咱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杨侑、杜如晦、孔颖达、刘政会、姜行本等人也一一表示赞同,‘郡县等级制’、‘郡县平等制’优劣已然显现了出来,大家做不到视而不见,更何况,杨侗也不是那种听不进良言的皇帝,所以大家都敢大胆的说出利弊。

第718章:恢复祖宗之法 (第2/3页)

更不会拿大隋吏治为一文不值的‘面子’买单,眼见大家都提到这里,便问道:“诸位卿家,魏尚书之议如何?”

作为百官之首,杨恭仁早已意识到‘郡县平等制’对勤勤勤恳恳的官吏不公,但是恢复‘郡县等级制’,涉及到中下郡县官员的切身利益,贸然改制,恐怕会造成地方动荡,所以他想到天下统一再提,不过魏征如今既已提到,而杨侗也有这个心思,更关键是他也担心小病拖成重病,再一想到杨侗对于天下的掌控力,便出列道:“圣上,朝廷的各级职位就那么多,若是继续执行‘平等制’,哪有那么郡守之位可供县令晋升?当一个个县令自感晋升无望时,难免会懒政、不作为,想着混吃死等过上一辈子,最终受害的还是地方百姓,朝廷的名声也被这些人一一败坏干净。而郡县等级制则不同,可以产生更多的竞争层次,下郡郡守为了晋升中郡郡守、下县县令为了晋升为中县县令,必然勤政爱民。”

“圣上,左仆射所言极是。我大隋王朝如若古之秦朝,是一个大改制王朝,我大隋王朝所创各项制度对以后影响深远,绝对不弱于秦始皇开创的度同制、改币制、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郡县制……为保证大隋王朝能名有序延续,不能对不合理制度视而不见,应及时更改,务求尽善尽美。”韦云起也站了出来。

“臣弟附议。”

阅读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