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第三世

〖大隋第三世〗

第721章:百姓逼宫,李渊四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臣伏请圣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臣伏请圣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圣上三思!大唐沦丧至此,并非圣上之过,实因杨侗小儿太过奸诈。”

“圣上为国为民之心一片赤诚,若非夜郎,呃,关陇贵族从中作梗,导致我军屡战屡败、折损无数实力,我朝何至于此?”

“不错啊圣上,圣上没错,错的是里通敌外的关陇贵族,错的是阴险狡诈的杨侗小儿……”

“……”

说到这里,诸多臣子大概是连自己也相信‘不是李渊无能,只是杨侗太狡猾’。所以个个都在哀声哭泣,气氛悲痛莫名,搞得好像是龙御殡天似的。

人皆如此,就洞悉父皇一切心思的李建成,也不得不随波逐流下跪,努力的挤出眼泪,以示忠孝之心。

而皇帝李渊却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好像在看一出与己无关的闹剧似的。

众人嚎啕大哭了良久,发现皇帝始终没有一点表示,一个二个开始心虚,哭声慢慢慢慢地小到无声无息。但也还有一些人入戏太深,一时间收不住劲,虽然止住了哭声,但依然抽抽泣泣、泪如雨下。

关陇贵族从开唐功臣,变成反唐先驱,不还是李渊让人失望、让人心寒吗?

所有这些种种问题,其实都是公开的秘密,李渊要是真的神位给李建成,那才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便在这时,一人出列,大哭道:“圣上何至于此啊!勾践尚有卧薪尝胆、卷土重来的魄力;王莽篡位,也有光武刘秀挺身而出;汉末纷争,也有刘备兴复汉家江山。今我大唐虽然元气大伤,但将士依旧效忠圣上,蜀中尚有臣民数百万之众,只要君臣同心、好生经营……收复荆州、雍州和并州也未可知。那能受一时之挫就意冷心灰啊?谷城虽败,但圣上依然是我大唐王朝的擎天巨柱,圣上若是去位,我大唐王朝恐怕彻底崩坏,圣上三思!圣上三思!!”

说到痛处,此人摘下礼冠,拜倒在地,口中大中呼:“臣伏请圣上,收回成命,以救大唐!”

诸多臣子定睛望去,发觉此人正是裴寂,这个裴寂别的本事没有一点,但溜须拍马却是无出其右,被他这么一搅合,诸多臣子也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纷纷有样学样的脱帽拜倒在积水之中,纷纷言辞恳切的叫道:“臣伏请圣上,收回成全,以救大唐!”

——————

兄弟们早上好,几上几张每天必有的推荐票,可否?

第721章:百姓逼宫,李渊四断 (第3/3页)

说到底,还是大家对李渊失望透顶了。

群雄割据之时,大唐本是天下第一,实力之雄厚冠绝天下,便是扬威域外的杨侗,其综合国力也远不如有关陇贵族、关东士族、南方豪族主持的大唐,可是短短的时间内,一度鼎盛无双的大唐王朝却不断惨败、不断的丢失国土,何以衰败至斯?

真正原因不是李世民、李孝恭等大将无能,而是李渊干预军事战役太深,与心腹大臣策划战争大局、制订作战计划还好说,也是对的,但他远在帝都,却插手战争的一切细节,要求前方大将必须一丝不苟的执行既定方案,否则严惩;使前方大将像个木偶一样,明知是错,也只能硬着头皮照搬作战方案打仗;就算是临时修改,也要上报朝廷,只有得到李渊批准才能执行。可是一来一回,往来信息传递快则两三天,慢则半个月,而战场变化却是瞬息万变,当李渊在帝都批复时,战争或许已经结束。其实李渊不仅是干涉军事过深,他还存在很多很多其他问题,比如偏重于让宗族掌军权,而善战大将却没有发挥才能和晋升机会等等等等……

李渊除了能捏一捏梁师都、朱粲和萧铣这种软桃子以外,他谁都对付不了,不说杨侗了,便是薛举都差点杀到了大兴城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惨败,致使大好局势葬送。

阅读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