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鹿

〖即鹿〗

第八十七章 三地风土异 右侯已有虑(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番情景,仿佛还在眼前,而如下眺望前头深山,白云缭绕,不知这位道士,今之行踪何在?

程远知贺浑邪凡是宗教,无不信之,又见寇虚之所述道法,融合了道、儒两家,尤其着重强调“尊卑礼度”,比以原本的五斗米道,似能从根本上禁绝前代秦朝至今道教信徒起事造反不绝此弊,若传之推广,想来当会有利於约束徐州地界的道教信徒们,故原本存了待返回路过此山之日,将此道士找到,把他带回徐州,献给贺浑邪的念头,现下虽因使命未成,没了这份闲心,然而故地重游,林、水依旧,青山不变,却唯那位高士不知所在,却亦不免怅然。

“老程,你琢磨啥呢?直勾勾地望着山里看,我瞧你口水都快滴下来了,是不是想吃肉了?此山中鹿、羊虽多,可咱们差事没办好,我却没心情再给你打鹿吃了。别看了,走吧。”

程远哭笑不得,回刁犗的话,说道:“下吏不是嘴馋了,是想起了寇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四岳、四镇多在关中以外的地区,虽把祭祀岳、镇编入了祀典,蒲茂之前却是没有机会全面施行的,主要祭祀的也就是关中境内的西岳华山、西镇吴山此二山。

然亦正因为此,吴山极被蒲茂朝廷看重,山上建了国家的祭祀场所以外,还有不少的寺庙、道观,坐落其间。

到得吴山脚下,程远想起了一人,便是他们去定西路经此山时,碰到的一位道士。

那道士年约三四十,长相清癯,挽髻长须,布衣俭朴,随身有两鹤一童相从,出於松林,憩於溪边,执拂尘而自挥,举止间缥缈如带仙气,因见其不俗,程远主动上前与他攀谈,闻其言论,不仅风雅,而且见识超群。程远当时问他姓名,此道士自称姓寇,名虚之。

那天程远与寇虚之沐松柏之风,伴潺潺水声,对坐谈论,畅谈良久,他只觉这位道士所述所言之道法,追其根本,与江左、徐州的天师道一样,应也是出自蜀地的五斗米道,可却引儒入内,就本质上而言,与蜀地、江左的天师道竟分明是大相径庭,遂越听越是入迷,不觉日冥,方意犹未尽,却寇虚之已起身拂袖,携童引鹤,翩然远去,没入山林暮色,终消失不见。

第八十七章 三地风土异 右侯已有虑(中) (第2/3页)

峰十余座,巍峨挺秀,林海莽莽,是为吴山。

这座山在历史上大大有名。

华夏礼制中最高等的名山,向有岳、镇两类,岳,是国之名山,镇,是一方主山,岳、镇两类的山,都由国家祭祀,自周朝始,即已有四岳、四镇之说。吴山,於周、秦时,被呼为“西岳”,后来不再称岳,地位略降,然亦被归入四镇之列,直到现下,仍旧还是海内的西镇。

氐人入主关中以后,之前的蒲秦历代君主,在祭祀名山这块儿上,做得不怎么到位,时祭时不祭,没有成型的典章制度,蒲茂继位以今,在孟朗等唐士的建议下,把这块儿不足补了上去,遵照华夏自古到今的礼制,将按礼祭祀四岳、四镇,正式地编入到了国家的祀典之中。

阅读即鹿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