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

荥阳会闯将出奇计 元宵节流民焚皇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温体仁起身道:“臣蒙圣上知遇大恩,总揽阁务,本该有所建言献策,但臣只知票拟奏折忠诚无欺,对于用兵征战素无深究,着实惭愧!张大司马既敢如此谈论,臣不好妄评,请皇上圣断。”

“先生坐。”崇祯看看默然无语的侯恂,笑道:“你还在为粮饷愁苦么?朕不想教你为难,也不想教洪承畴为难。朕给你留些银子,户部备饷八十万两,从内帑中拨二十万两银子,另留湖广新饷十三万两,四川新饷两万两,以供军用。不可因缺饷耽搁了剿贼,给了你们借口托辞。”

“圣上神武,臣等岂敢!”温体仁急忙起身,与侯恂、张凤翼异口同声。

崇祯盯着精巧的小手炉道:“拟旨,给洪承畴加兵部尚书衔,升任五省总督。”

洪承畴接到圣旨,既欣喜又愁闷,今后在数省之间往來驱驰,就是有日行千里的宝马,也须有铁打的身子不可。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还须有观音大士那般千手千眼千万个化身。因此他一边思谋着如何合兵追剿,一边连续上折子荐人、催粮饷,将自己的门生顺天府丞孙传庭擢升陕西巡抚,以便稳固陕西局势,放手进剿。他推算孙传庭到任还要数十天的时间,顾不得等他见面,便带大军南出潼关。

此时在河南境内的义军已有十三家大小七十二营,人马二十余万,驻扎在伊、嵩、宛、洛之间,连营数十里,声势极为浩大。十三家中闯王高迎祥的人马最多,驻扎在荥阳城内外。他得到宿敌洪承畴南下的消息,知道來者不善,急忙飞书召集各路头领商议对策。

荥阳早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嵩山峙其南,邙岭横其北,东拥京襄城,西跨虎牢关,历來为兵家必争之地。大年三十,荥阳城东的大海寺热闹非凡,寺门前挂着两盏硕大的红灯笼,通向大雄宝殿的路两旁整齐地插着两排彩旗,在寒风中不时猎猎作响。大殿的佛像前连摆着一张紫檀大桌,十三把太师椅围桌而放。李自成带着李过、顾君恩等几十个亲兵忙里忙外,今夜十三家首领要齐聚寺内,共商迎战大计。天刚擦黑,门外的亲兵跑來禀报八大王张献忠到了,李自成急忙迎了出來,张献忠抱拳问道:“自成老弟,今夜可是大年三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振缨本是温体仁的同乡姻亲,在温府做过多年的幕僚,温体仁升为首辅,给他在都察院谋了官职,刚刚放外任凤阳巡按御史不足一年,衙门设在泗州,是凤阳巡抚的僚属,但凤阳巡抚兼着总督漕运,漕运总督府衙设在淮安,凤阳府的大小事务便由巡按代为署理,若是巡抚衙门移到了凤阳,吴振缨自然会有不少的掣肘,温体仁有心袒护,问张凤翼道:“你怎知流寇会知难而退?有如此的把握,不是为哄龙心喜悦吧?”

张凤翼沒有多想,笑道:“首揆不必多虑,您老人家生长在江南,西北的民风自是不如我这个老山西熟悉了。自古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说人与物各有其习性。如今那些西北流寇吃不惯江南的稻米,贼人所骑的那些战马也不吃江南的水草,他们到不了凤阳,就水土不服,溃不成军了,焉有不败之理?”

温体仁轻哼道:“原來竟有如此奥妙!既是如此,那杨一鹏也不必非要移镇凤阳了,想他年纪老迈,门生都入阁参与机要了,毕竟劳动起來力不从心,何必教他非那些周章?”

话说得绵里藏针,张凤翼岂能听不出其中的锋芒?他登时想起匹杨一鹏乃是阁老王应熊的座师,而吴振缨与首揆又有姻亲之谊,倘若因区区一个换防小事开罪了两位阁臣,自家这个兵部尚书怕是做不得了,擦擦额头的细汗,忙不迭地回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崇祯自幼沒有离开过京畿,各地水土习俗不曾领受过,听张凤翼引古证今,说得头头是道,但仍觉疑惑,问温体仁道:“先生以为如此护卫祖陵可行?”

荥阳会闯将出奇计 元宵节流民焚皇陵 (第2/3页)

情,恼怒起來,不堪设想,急忙噤声。崇祯问张凤翼道:“河南离龙兴之地中都凤阳不远,祖宗寝陵有多少人护卫?”

张凤翼见崇祯几乎原封不动地准了自家所奏,心头一喜,答道:“太祖高皇帝当年特设中都留守司,下辖凤阳、凤阳中、凤阳右、皇陵、留守左、留守中、长淮八卫和一千户所,共有班军、高墙军、操军、护陵新军六千人。”

“如今算不得太平盛世,六千人马怕是少了。”

张凤翼害怕崇祯再命调兵,忙辩白道:“皇上不必忧心流寇南犯,可命凤阳巡抚杨一鹏移镇凤阳,与驻防泗州的巡按御史吴振缨以为犄角之势,左右呼应。臣再飞檄给山东巡抚与操江御史,严守要害之地,教流寇知难而退。”

阅读崇祯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