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独行

〖汉末独行〗

第三百零一章 战事起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最后还是襄阳人董恢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于是看着费祎说:“可速指杨仪、魏延之不协纯起于私忿而已,二人并无黥布、韩信等难御之心。如今正要扫除强贼,混一国内,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果舍此不任,辄尔防其后患,那不就等于害怕风波而废其舟楫吗?这并非长计。”

靠着这个,这件事情才说通过去!

孙权曾设宴招待蜀使费祎,先逆令群臣:“蜀使来时,伏食勿起。”不久费祎来到,孙权停食迎之,然而群下却自不起。费祎嘲之道:“有凤凰飞来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诸葛恪便答:“我们种植梧桐,本欲等待凤凰,现下一些甚么燕雀,竟也自称来翔?我们何不弹而射之,让它返回故乡!”费祎停食饼,索笔而作一篇麦赋,诸葛恪亦请笔作磨赋,互相称善。

孙权对费祎甚表器重,甚至向费祎说过:“先生是天下之淑德,将来必成为蜀朝的股肱重臣,恐怕不能常来东吴了。”

(《费祎别传》载道:孙权与众吴臣别酌好酒以灌费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及当世之务,辞锋问难累重而至。费祎便辞以酒醉,退而撰想其所问之事,然后事事条答,最终并无所失误。

而在这个时候,董允变得越发沉默了起来。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五年,诸葛孔明和刘禅让他做什么那就做什么,老老实实,绝不出彩!

但是这种情况的董允,却是让他们感觉到无比的安心!

所以,在诸葛孔明等人看来,董允这人就是一个和费祎恰恰相反的存在!

看似有些倨傲的董允,其实他的能力是极好的不说,在心里也是十分谦逊的。

董允只是好面子仅此而已,但是董允能够分的清什么时候才能好面子!

这一点,他和费祎恰恰相反!

这两个人处理朝政也就代表了权利不会过于偏移,同样有着郭攸之这个搅屎棍子的存在,还有将军向宠做防护,也算是能够看得出来诸葛孔明的用心良苦了。

当张嶷的求援书信到来的时候,正好是双方交锋的关键时刻!

这种交锋当然不是说,费祎和董允争权夺利这种事情。

诸葛亮担心后主刘禅年纪尚轻,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又认为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于是想委任他负责处理皇宫内的事务。

其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郭攸之、费祎、董允之名,希望刘禅多多听取他们这几个人的意见。

其中蒋琬被他留在了丞相府帮助他继续主管大事,而费祎则是被他留在了朝堂,希望他能够执掌朝堂,也能够稳定和江东的关系!

但是汉中备战越发的艰难,所以诸葛亮便想着让费祎和董允的权利合并!

诸葛亮任命侍中费祎为丞相府参军,随从北伐;于是董允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

这一次,董允基本上算得上是真正的执掌大权了已经。

毕竟侍中郭攸之性格温顺,不敢管事,只是摆设而已,因此宫中之事就完全由董允个人负责。董允处理事务为防制为主,经常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

所以这种情况下,董允收到了张嶷的求援书信的时候,他还真是有些顾不上!

不单单是要和费祎做权利交割,还要劝谏刚刚成人的刘禅!

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刘禅现在很迷茫,因为他的身边只有一个皇后,那就是他从小玩到大的张家妹妹!

但是,有时候他也需要一些事情的,可是张家妹妹却是不能如此做。

刘禅承认自己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虽然不想做昏君,但是他个人觉得自己身边有个三五个女人,似乎…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啊…

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要从民间或者世家之中抽调一些女子进入宫中,充实一下他的后宫…

然后这件事捅了马蜂窝…

董允则劝刘禅不应立过多后妃,认为:“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由于董允坚持不允许刘禅的做法,刘禅也无可奈何。

毕竟刘禅也不能说,我这十二个里面十一个是歪瓜裂枣的宫女,那就真的过分了!

数次暗示,最后被董允安排的明明白白了之后,他就开始变得更加畏惧他了。

这个时候,诸葛亮北伐在外,蒋琬负责处理丞相府政务,而董允则负责在宫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汉后方稳定。

而关于求援,真的顾不上!

没有办法得不到女人的刘禅只能憋着一肚子的火气,直接发泄到了那群捣乱的山贼身上!

“韩先生带人去一趟吧,将他们弄死!”对于韩龙等人的能力,南中一战之后已经是毋庸置疑了。

所以对于让他出手,只要他没有意见,朝臣和刘禅都没有问题!

“走一趟!”韩龙正好觉得成都太过于憋闷,所以直接拍了桌子,朝着那求援之地而去!

而现在韩龙等人就这么出现在了蜀军郡城,然后看着里面一个个叫嚣的官吏,还有冷笑不语,一副无所畏惧的张慕,韩龙就知道张嶷的求援书信之中说的不假。

这益州还真是够乱的。

“张嶷将军,该如何做,便是你的事情了!”韩龙没有理会那叫嚣的郡守,也没有看那些怒斥的官吏,而是直接朝着张嶷说道,同时冷声对着那些怒意满满的家伙说了一句,“若是谁敢反抗,杀了便是,陛下那里,我去分说!”

“你...”蜀郡郡守也并非是一个无能之辈,他也知道张慕等人的祸害,但是现在,让他们这般欺凌,但是他们努力一下,让百姓们再苦一苦,等到了后面事情自然也就好办了。

汉中哪里的事情最重要,只要将汉中安抚好了,剩下的事情,等着大战结束,不论是胜了还是败了,这事情都好解决了。

最怕的,就是现在这种情况,年纪轻轻不知道轻重,上来就是横冲猛打的,这下可好,将对方杀了他是痛快了,可是后面呢,益州到处都是崇山峻岭,险要之地。

难不成他还想着让诸葛丞相在攻打中原之前,先回来平叛么?

“你是何人?你知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郡守怒喝一声,但是他刚刚要有所其他的动作,就看到了一直箭矢朝着他射了过来,然后直接射中了他的发冠,一下子这个太守就办成了披头散发,毫无仪态之人。

而他的怒吼也给就此打住了,因为他看到了两支弓弩已经对准了自己,仿佛是告诉自己,他只要再敢多说一句废话,他们就直接杀人。

张嶷也抓紧了机会,不再多说什么废话,二话不说就带着他的心腹手下,以及韩龙给他的麾下,朝着张慕等人就冲杀了过去。

张慕的心腹护卫也算是悍勇,但是在张嶷的面前,却是显得颇为不堪一击,便是张慕,也是在一声声的怒吼之中,被张嶷一把擒住。

看着已经被生擒的张慕,众人心里也是在不断的沉下去,他们觉得,本来百姓们受苦就能够解决的事情,现在可能他们死了也解决不了了。

“你们...惹祸了!”蜀军的郡守最后只是怒斥了这么一句,然后便不再多说了。

不过这不要紧,韩龙看也不看他一眼,直接扭过头朝着外面喊了一句,“阿英,交给你了!”

随着这一声大吼,再次走进来一个人,一个脸色更加的狰狞恐怖的家伙就这么走了进来,这血腥的环境之下,孙英的面目,就更加的像是妖魔鬼怪了。

而此时,这个妖魔鬼怪一般的家伙就这么脸色平静的走到了被生擒活捉的张慕面前,然后在他怒喝之中,朝着他的下巴狠狠的一拳过去,张慕闭嘴了,顺带也算是晕过去了。

而此时,孙英则是先正了正自己的衣冠,然后招呼过来两个士卒,抬着这个昏迷过去的家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后,刘备夺得益州,拖了二五仔李恢的福气,也继续信任董和。

董允少时与费祎在蜀中名闻遐迩,董和认为他们两人优劣难分,直到许靖丧子之后才出现了差距。

刘备册立太子刘禅时,任命董允与费祎为太子舍人,在之后董允调任太子洗马,而费祎调任太子庶子。

直到建兴元年,刘禅即位后,董允与费祎同为黄门侍郎。

在这之后,费祎看似平静无波澜,但是却得到了一切,名声大噪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费祎别传》载:孙权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予费祎,费祎答道:“臣不才,何堪当明公之任命?然而刀是用以讨不庭、禁暴乱之物,但愿大王可以勉建功业,同扶汉室,如此则臣虽暗弱,也不负这次东顾贵国之行。”

这次事情之后,费祎才成为的侍中一职!)

所以说,这两个家伙都是十分有才华之人,但是费祎看似柔和,实则倨傲。

而董允确是恰恰相反,他和费祎的经历也是完全不同的!

董允的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亲董和举家从荆州南郡枝江搬迁到益州,之后在益州牧刘璋手下为官。

他是蜀郡的郡守,暂且不说能力如何,这眼光可不会错的,若是他蜀郡之中有这么一号人物,他不管是隐士高人还是世家子弟,哪怕是寒门之中的学子,他都一定见过。

可是现在他保证自己是第一次见到他,那么这个家伙的身份就有意思了。

他是外来之人!

那独臂坡脚之人乃是刚刚赶过来的韩龙,本来这次汉中之行,他们是负责前哨打探的,但是现在出兵并非是一个太好的时机,所以他只能够暂时在成都修养,等到真正的时机成熟了,他在行事,也防止他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他的修养被张嶷这个家伙打断了,张嶷不认识韩龙,但是郡都尉却是有着上奏之权,所以他直接上奏了。

《三国志》: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丞相亮南征还,群寮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诸葛恪、羊衟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吴书》亦有相关记载:费祎使吴,于廷上受接见,东吴公卿待臣皆在坐。酒酣时,费祎与诸葛恪相对嘲难,言及吴、蜀。

费祎问道:“蜀字云何?”诸葛恪便道:“有水者浊,无水者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费祎复问:“吴字云何?”诸葛恪道:“无口者天,有口者吴,下临沧海,天子帝都。”

《祎别传》:孙权每别酌好酒以饮祎,视其已醉,然后问以国事,并论当世之务,辞难累至。祎辄辞以醉,退而撰次所问,事事条答,无所遗失。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建兴元年,刘禅继位后,再次以费祎为皇宫侍从,引为近臣!

建兴三年,丞相诸葛亮征讨南中凯旋时,朝中众官数十里设道迎逢,这些官员的年龄、官位多在费祎之上,而诸葛亮却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于是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

诸葛亮以刚从南归之由,命费祎为昭信校尉一职,出使东吴重申盟好。在招待宴上,孙权为人滑稽,向费祎嘲啁无方,而诸葛恪、羊茞等吴臣以才博果辩,也纷纷论难,辞锋不绝,而费祎以顺畅的言辞及笃信的义理,据理以作答辩,终不为所屈。

孙权曾大醉问费祎道:“杨仪、魏延,皆为牧竖小人。二人虽常有鸣吠之益于时务,但既已任之,其势必不得为轻,若一朝无诸葛亮,二人必为祸乱矣。

你们这样胡涂,不知防虑于此,如何为将来打算呢?”费祎愕然不能即答。

张嶷的奏折进入了朝堂之中,却是没有掀起多少风浪,因为现在朝堂之中有着很多的问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将军向宠这四个人算得上是诸葛孔明留给刘禅,让他用来处理政事的,也是代替自己的人。

这里面,郭攸之的性格最是为何,虽然也是诸葛亮亲封的辅政大臣之一,但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没有这个话语权,最多就是应和罢了。

剩下的将军向宠只做防护,不管朝廷诸多大小事情,让人不由的将他忽视。

所以真正主事的就是两个人,费祎、董允!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被张嶷这副模样吓得有些发呆了起来,其中蜀郡郡守看着这一行人,眼睛已经眯了起来,然后寒声说道,“张嶷将军,你这是要做什么!”

能够看得出来,这位郡守大人是真的很着急,“莫要将大好的形势,给弄得一团糟!”

和满心焦急,苦苦劝导的郡守不同的是,一旁的张慕甚至还无聊的打了一个哈欠,他对此仍然是不害怕,心中还在算计,一会儿自己需要拿走什么东西,然后为自己的这个护卫偿命。

就在张慕打算直接看戏的时候,门外再次进来几个人,其中之一就是一个独臂坡脚府家伙,脸上也有着纵横交错的几道伤疤,身上的气势,虽然他满脸都是笑容,不过仍然让人感觉浑身一哆嗦。

“阁下...”此时便是郡守,都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儿了。

费祎、董允两个都是荆州人,费祎是江夏人,董允是南郡人,不过他还是已故的中郎将董和的儿子,算得上是半个益州人。

而费祎和他也算是一样的,。

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州,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

曾经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出席葬礼。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车乘也很华丽,董允神色犹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文伟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

章武元年,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与董允俱为太子舍人,迁庶子。

第三百零一章 战事起 (第2/3页)

了张慕身边护卫的心口,将他一击毙命。

与此同时,身披盔甲,头戴铁盔,手持利刃的张嶷也从外面走了进来,看着里面的这几个人露出了冷笑。

在张嶷身后的,则是一群连蜀郡郡守都没有见过的士卒。

前排手持战刀盾牌,后面高举弓弩,一副随时都要射击得模样!

阅读汉末独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