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天下〗

第 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就是李庆安这本万言书中的精髓。上一次李隆基只是草草翻了一遍,里面的很多内容他都忽略了。而这次他再重新反复读这本万言书。书中将大食定义为与大唐同样强盛。同样疆域万里的大国。

“绝不可视同康石等胡国而轻之,书中的一句话点透了高仙芝失败的根源,正是这本万言书,使李隆基力排众议,重新启用李庆安。

“这次爱卿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可谓临危受命,现在我大唐在岭西利益丧失殆尽,亲唐的宁远国君被杀,和义公主下落不明,碎叶再次落入都摩支之手,亲唐势力尽遭屠戮。联心痛之极,望爱卿能力挽狂澜。一改大唐的颓势。”

李庆安微微点头,道:“臣在北庭时,曾委托碎叶的汉人商贾去调查大食的局势,那时臣便知道大食内战已近尾声,所以臣并不赞臣对吐火罗用兵,但现在臣却认为,形势未必完全偏向大食一侧,我们大唐还有机会。”

李庆安的最后一句话,让六个重臣和李隆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李隆基连忙道:“有何机会,爱卿快快讲来!”

两大重臣反对,本来想一口应允的李隆基也犹豫了一下,他想了想便道:“李爱卿说的也是实情。碎叶离长安太远,往来禀报会误了战机。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样,联可部分放权,李爱卿可全权处置对大食的事务,其他重大事宜如涉及回讫、吐蕃等,还是要禀报朝廷,不得擅自做主各位爱卿可有意见?”

李隆基的部分放权众人也认为有必要,便都同意了,这时,李庆安又道:“臣的第二咋小希望便是军需物资及钱粮后勤,若从中原运送,则劳师费力,来往不便,臣希望能就地集募。望陛下给联经营安西北庭的权力。”

李隆基点了点头,不等其他大臣反对,便道:“经营河中防御非一日之功能完成,联任命你为安西营田支度使,可全权处置安西内政。”

节度使拥有地方政务处置权绝对是一件大事,安禄山之所以能造反成功,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地方政务的处置权,军政合一,实力大涨,一般来说都不会请授予人,但李庆安在当北庭节度使时就已经得到了地方政务处置权,所以他的这个要求其实就是希望能恢复过去的权力,李隆基恢复碎叶心切,便慷慨应允了。

但有一点却不容含糊,那就是人事任命权,李隆基却绝不会交给李庆安,李庆安的任何任命,还是必须要经过朝廷同意。

李庆安施了一礼,又向六个相国略略点头,这才笑道:“陛下,各位相国,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与大食作战,先就是要对大食有深刻的了解,臣不仅从碎叶商人那里打探,甚至还派参军裴瑜。也就是裴相国的长孙以商人的身份深入大食,以了解大食的政治、宗教、地理等等详细情报,具臣所知,大食内战时,起义一方有三大势力参战,什叶派小呼罗珊人、阿拔斯人。在起义之初,众人都一致同意由什叶派领沙里克出任新哈里,但最后却是阿拔斯领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之位,所以什叶派和阿拔斯之间已经埋下了内战的种子。他们之间的内战何时爆,臣不知道,但这是一个机会,什叶派的主要势力范围在河中地区,一旦内战爆,阿拔斯将无暇顾及碎叶,这就是我们重夺碎叶的机会。”

李庆安的一番话,听得所有人都面面相视,李隆基缓缓点头,这才是他想用的人,透彻了解大食的国情,这时,李林甫问道:“李使君。如果你所说的黑衣大食内讧已经平息了,又当如何?”

李庆安拱手笑道:“请相国明鉴,如果黑衣大食内讧平息,高将军就不可能一度横扫吐火罗,黑衣大食早就派重兵驻防吐火罗了,而且卑职问过洛阳的康国胡商,三个月前。什叶派并没有遭到镇压,当然他们或许会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内讧,但无论如何,什叶派的不满必然是大食内部的一颗火种。”

“说得好!”

李隆基赞道:“不管是大食有机可趁也好、无懈可击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爱卿对大食和河中局势的了解,此任非你不能胜任。不知爱卿还需要朝廷做什么样的支援?”

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他取过一本万言书,这是李庆安被贬黜时给他上的万言书,书中所有的担忧都在万言书中一一验证了。

将高仙芝调离安西是不容置疑的。不是因为他在吐火罗战役中失败。毕竟那不完全是他的责任,但丢失碎叶却是高仙芝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大食的事先估计不足使他没有及时调兵防护碎叶,导致碎叶失陷,所以高仙芝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但重新任命谁为新安西北庭节度使,却引起了一番争论,李林甫建议任命副都护封常清为安西节度使,很显然,高仙芝是李林甫的人,他可以通过高仙芝继续影响封常清。

而张筠则提议河东节度使张齐丘为安西节度使,但李隆基却想到了李庆安的万言书,他命人从书库中将这本沾满灰尘的万言书找出。

“合纵连横,共击大食”

“陛下,臣有三点期望!”

“爱卿请言。”

李庆安早有腹案,他朗声道:“第一,臣希望能全权处置河中危局,请陛下授权以臣。”

“臣坚决反对!”张筠站起身反对道:“节度使对外动大规模战役向来是由朝廷决定,若放权节度使,会造成节度使权力过大,朝廷难以控制的局面,臣反对!”

李林甫也道:“臣也认为不妥,若放权安西北庭,那范阳若提出同样的要求,朝廷又如何处置?朔方、剑南、陇右、河西都是同样的问题。臣也希望慎重处置放权问题。”

第 二百二十一章 临危受命 (第2/3页)

年凡一的步伐使他又想到了自只作太子的时候,那时是四十哗是二十年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了。

“臣李庆安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庆安躬身施礼,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爱卿免礼!”

阅读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