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天下〗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个条件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李庆安的这个消息,如一枚微型震天雷在酒桌上炸响了,在座的州官县官都懵了,李庆安将为右相,这个消息的震撼力对这些官员而言,要远远过击败安禄山,在此之前,李庆安是安西节度使,虽然出任关内道安抚使,但那只是一种临时职务,象征大于实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李庆安还是军职,和文官体系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但他为右相就不一样了,右相是百官之,是他们这些太守县官的总头目,五品以下官员,他可以直接升迁罢免,从三品以下官员,他可以提出升迁罢免案,交由圣上批准,一般而言,很少被反驳。

众官吓得要站起身要重新见礼,李庆安连忙摆手笑道:“圣旨还未到,现在说此事还为时过早,来我再敬大家一杯酒,希望以后各位对安西驻军多多关照。”

众人不敢怠慢,都起身将酒一饮而尽,酒桌上的紧张气氛立刻缓和了,这时,一名亲兵快步来到李庆安身边,低声说了几句,李庆安点点头,便对众人笑道:“我有点军务要处理,失陪一会儿,你们先聊”

他又给坐在一旁的严庄使了个眼色,严庄便起身跟他而去,李庆安的临时行辕便在州衙旁边,很快,他们进了行辕,迎面见田珍拿着一本报告上前禀报道:“大将军,战俘已经解送至灵州,荔非将军派人送来了整编计划。”

“先放我桌上,此事等会儿再说。”

李庆安走进了房内,严庄跟进来便问道:“大将军,出了什么事?”他知道,李庆安急匆匆离开宴席,一定是有大事生了。

“长安有紧急情报到了,部分宗室要对李豫不利,可能就在这两天。”

严庄叹息一声道:“很显然,大将军即将入朝为相,时日不多,有人要狗急跳墙了。”

李庆安背着手走了几步,他沉思片刻,道:“关键是我们该怎么办?要提醒李豫吗?”

“大将军不觉得这是个机会吗?”

李庆安说完,几名太守脸色大变,他们听出了李庆安的弦外之音,什么叫增加自耕农,说白了就是要效仿关中进行限田,传闻安西对土地兼并处罚极为严厉,难道他又要在关内道推行安西那一套吗?安西地广人稀或许可行,关内道能行得通吗?

崔珣心中叹息,他又道:“我建议赵王殿下最好和朝廷商量一下,关内道不比安西,人口稠密,利益牵涉极大,希望殿下能慎重行事。”

“这个我很清楚”

李庆安并没有动怒,地方官员的反弹在他的意料之中,他知道这种反弹其实并非是触犯他们的利益,大多数地方官都是中规中矩,调动频繁,很少有在为官地大量兼田占地之事,只是他们害怕触犯到权贵的利益而损害到自己的仕途,所以不敢身涉其中。

“我还有一个并不太正式的消息告诉大家,就在昨天上午,圣上已经正式下旨,封我为中书令右相,不日圣旨一到,我就将进京入主政事堂,关内道的土地清查事宜在我入主政事堂后,将由朝廷来正式执行。”

李庆安瞥了他一眼,见严庄笑得别有深意,便笑道:“你说说清楚,什么机会?”

严庄轻轻捋了一下颌下的山羊短须道:“其实我早有预感,李豫这样大规模夺宗室的良田钱财,这些宗室焉能容他,他们先是寄希望于李隆基,可时间这么久了,李隆基依然不能替他们出头,他只能自保,如果大将军不入关中,这个时间或许会长一点,但大将军被封右相,他们只能提前动手,李豫一旦出事,皇位继承必陷入混乱,无论谁即位都不是名正言顺,这便给大将军将来留下了机会。”

“先生的意思是,我们置身事外?”

“对我建议大将军不要急着进京,也不要涉足其中,以免给人留下口实,可冷眼旁观,等事情出来了再杀进京去,高调主持公道,趁朝廷乱局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个条件 (第2/3页)

乡亲,所以我决定,就在关内道招募十万子弟兵,我会将他们训练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在座的父老乡亲不再受安禄山的涂炭”

李庆安的最后两句话说得慷慨激昂,使在座的老人们听得热血澎湃,掌声再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但十几名州官长史却面面相觑,招募兵容易,可是谁来养这支军队?李庆安自己也说了,安西运粮过来不便,这副担子无疑将落在他们身上,这时,泾州太守崔珣忍不住插口道:“赵王殿下,募兵养兵的钱粮该怎么解决?”

李庆安瞥了他一眼,微微笑道:“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事情,这次击溃安禄山军队,我们缴获的大量的钱粮物资,另外,安西也会送一批银元过来,募兵的钱粮可以解决,至于以后养兵,我准备先实行屯田制,然后再逐渐扩大自耕农的数量,使关内道的粮食税赋能得到大大改善,从租赋粮食中拿出一部分来养军,这样便可以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

阅读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