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镜梦

〖扶桑镜梦〗

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五十四章 两只狸猫谈生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18世纪,英吉利柑橘酱“Marmalade”开启了现代果酱的历史,之后迅速风靡欧罗巴,源自英吉利方言中“CHAM”的“JAM”一词成为果酱的正式称谓。

果酱传入扶桑的时间不详,但大面积流行起源于1925年,当时的丘比株式会社开始大量制造果酱。

至于软糖,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早。佛兰西式水果软糖是一种传统的法式糖果,历史相当悠久,早在10世纪就出现了。而中华软糖的代表是麻团糖,早在唐朝(618年—907年)就出现在常州。

作为现代软糖始祖的“Sugus”,1929年诞生于瑞士。

至于扶桑软糖,则起源于羊羹。羊羹在中华古代是羊肉羹汤冷却凝结后的产物,但于唐朝传入扶桑后,被僧侣魔改,制作材料变成了面粉、葛粉、豆粉等材料,属于淀粉胶体类的软糖。天正17年(1589年),在和歌山开业的骏河店的店主冈本善行右边卫,用石花菜制作的琼脂替代淀粉胶体, 并将形状定为长方形。至于羊羹算不算软糖,从材料和形态上看应该算软糖,但有人坚持认为羊羹应该归属于和果子。

果冻也是软糖的一种。

关于果冻发明地,英吉利、佛兰西和米国人对此颇有争议。英吉利人说英吉利传统食品布丁是果冻的始祖,1874年Hartley's就开始生产和销售果冻;但佛兰西人说英吉利布丁最早是水果和燕麦粥的混合物,在18世纪英吉利布丁的原料是蛋、牛奶以及面粉,最早的果冻应该是佛兰西木匠Pearle Wait在1897年在他的家乡勒鲁瓦发明的;米国人宣传果冻的正式形成是Genesee Pure Food Company在1902年的功劳,它所生产的“Jell-O”果冻畅销世界。

对此,直秀微微一笑,大家别争了,有啥好争得,反正今年1844年果冻已经在扶桑土佐出现了。

现在是霜月(十一月),收获的水果都已经开始干瘪了,但直秀不在乎,反正也只是调味用。

著名的大柑橘土佐文旦现在还没培养出来,但伊予柑在整个四国岛都被广泛种植。直秀用伊予柑、羊羹的原料琼脂、黑砂糖、白醋分别制作了果酱、软糖和果冻,翌日一大早拿着成品就去坂本家要钱。

唯一的问题是才谷屋坂本家能否接受新工艺。现在的手工业者“职人”对工艺采取非常保守的态度,除非是大匠,一般人提出工艺改进只会收获劈头盖脸的呵斥,所以如果直秀直接提出来估计会收到几声“呵呵”。

当然直秀鬼精鬼精的,他还准备了另外的大招“果酱”、“软糖”和“果冻”。

果酱,顾名思义就是水果做成的酱,果酱的西方名称是“JAM”,起源于英吉利国古代方言中的词语“CHAM”,意思是“咕唧咕唧的嚼”。

从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用糖来保存水果,东方的成果是果脯和蜜饯,西方的成果是“果酱”。

在公元5世纪后期到15世纪中期的中世纪,欧罗巴大陆的“果酱”是指加糖的甜点、熟食或者蜂蜜、糖果、蜜饯等,真正现代意义的果酱起源于14世纪,当时的欧洲宫廷贵族开始将几乎所有种类的花朵与水果加糖做成果酱,但好多都仅仅是糖渍而已。

坂本直足和小龙马一看老师来,赶紧欢迎——太客气了,这是来接龙马上学啊。

“感谢足下的照顾,在下一行人准备暂时离开,小小礼物,不成敬意”,直秀假惺惺地拿出了三个豆包和果酱等手信。

“直秀君不要沮丧,以先生的才具,私塾兴旺指日可待”,直足当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卷一 初试啼声 第五十四章 两只狸猫谈生意 (第2/3页)

开发出最初的竖形精米生产机器。

1909年,大藏省酿造实验所根据促进酵母发生作用的生产工艺“山卸”,开发了“山卸废止酛”制法。

1910年“速酿法”出现,之后迅速在酿酒家普及。采用速酿法酿成了高精米度带水果香气的酒,被称为“吟酿酒”。大大丰富了清酒的风味。

虽然有些工艺现在做不到,但还是有些工艺能提前开发出来的,例如竖行蒸笼、发酵末期酒精的添加、生酛酿造法、山卸废止酛、速酿法。

阅读扶桑镜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