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镜梦

〖扶桑镜梦〗

第四十二章 度尽劫波兄弟在(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因为有直秀的乱入,后膛枪提前出现了,但在这场战斗中,后膛枪却不是主力武器,反倒是米尼前装线膛枪继续发挥余热。

英吉利人不用后膛枪,是因为参战的多数都是殖民地军队,装备这个难倒不怕反叛啊;而佛兰西来的倒都是本土的正规军,可不用的理由更可笑——米尼枪是佛兰西自己人发明的,在几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大放异彩,打得鲁西亚人伤亡惨重,因此被作为荣耀之枪倍加尊重,而此时后膛枪有容易漏气伤人和多发卡壳的弊病,因此佛兰西人还没有大批换装。

至于后膛炮的成熟技术,直秀可没傻到家,所以根本没泄露出去——后膛枪提前出现是逼不得已,当时一是为了挣钱一是为了打鲁西亚啊。

因此,联军在八里桥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唐人用的也是米尼枪;而线膛前装炮联军有优势,可奈何有地雷、战壕啊;再加上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受了高人指点,宁死也不让骑兵集群冲锋,这康格里夫火箭和密集火力线也就没发挥出原本的作用。

而且僧格林沁也是打老了仗的,关键时刻还用了一招拖刀计。

原来,联军花了好大力气才攻克了八里桥,可英佛之间配合也终于出现漏洞。可能是打发性了吧,佛军蒙托邦率大约两千人前出,蜂拥冲过了八里桥。

这时,僧格林沁的马队终于出现。

阵地附近藏兵洞里的伏兵首先发难,乱做一团的佛兰西军队这次没挡住唐人马队的决死冲锋,于是过桥的两千多佛人几乎全军覆没。

之后,英吉利的殖民军在后撤过程中不断被骚扰和被佯攻,于是在巨大的压力下终于崩溃了,进犯八里桥区域的前锋一共有五六千人,可最终能顺利逃回后面接应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转投自有党的外事大臣约翰勋爵,是“小英吉利主义”的拥趸,赞成“不盲目扩充殖民地,注重发展自由贸易”的政策。因此,打垮清廷皇室根本不是额尔金的目标,而讨回颜面后扩大通商才是其主要的任务。

考虑到对手同意在1858年津门约定的基础上做了再次让步,那是否还需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呢?——当然了,因为有凯尔特人小约翰.布莱恩这个英奸,加上格瓦拉洋行的提点,因此清廷扣押帕库斯使团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

情况变化的原因是,之前格瓦拉洋行通报清廷,“英佛并无打垮皇室的意图,一切都是为了扩大贸易赚钱”,而清廷使臣在随后的交涉中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既然如此,那咸丰皇帝奕詝自然就开出了更好的条件。

但尽管如此,最终联军还是继续北上进犯——因为联军指挥官克灵顿和蒙托邦都站在葛罗一边。毕竟,攻入远东大国都城的荣耀非常诱人,更别说金银财宝的巨大诱惑了。

农历八月初四(1860年9月18日),八里桥系列战事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当天,联军约3500人突然向张家湾发起攻击。21日上午,联军五六千人分东、西、南三路进攻八里桥,其中以南路佛军为主力。

第四十二章 度尽劫波兄弟在(中) (第2/3页)

1860年8月初攻克北塘后,联军却被早已买下的黑药炸了个人仰马翻;至于8月24日攻克津门后,更是被神出鬼没的冷枪手骚扰得不行。

在大索全城后,额尔金和葛罗两位英佛特使发生了分歧,葛罗坚持继续进攻,“给对手更大的教训”,而额尔金却认为,“唐人一改正面迎战的策略,反而加重了游击的次数,此事需要慎重考虑。”

本来额尔金也和葛罗一样,北上津门前立誓要狠狠报复一番——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惨败让两国舆论沸腾,这才大举增兵。

可战术要服从战略需要,如果当者披靡自然好说,可明显唐人有了变化,前期战事的些许不顺利让老练的额尔金有些警醒,他开始考虑确保此行的根本目的——扩大市场。

阅读扶桑镜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