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镜梦

〖扶桑镜梦〗

第四十五章 拳头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除了新泻由于沙洲过多,因此西洋人主动放弃外,到文久元年(1861年),这江户、兵库和大坂的开港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但鉴于扶桑攘夷的气氛高涨,英吉利公使阿礼国,居然赞同幕府延缓开市的请求,但要求其出使欧罗巴向各国当面交涉。

“到口的肉都不吃”,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景象,由此可见此时攘夷的声势之大。

其实,扶桑攘夷的高涨,同样深刻受到了中华的影响:

亚罗号战争,从1856年开始到1860年结束,英佛和中华时打时合,这贸易依然大受其苦——当然,长发之变造成的时局动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好死不死的是,1859年7月扶桑正式对外通商,相当于瞌睡的时候发现了枕头,因此很多洋商都从中华跑到扶桑来贸易。

就扶桑这小身板哪能抗的住啊,因此到今年,也就是文久元年(1861年),短短两年经济就遭到了重创——物价一下子就涨到天上去了,民众的生活顿时急剧恶化,但更要命的是,原材料大量输出导致扶桑手工业大萧条。

这花费增多同时收入减少,两面夹击之下,还能有个好!

以手工纺纱为例,当时纺纱是普通民众的重大生活来源,估计有40%的人家以纺纱补贴生活收入——以户算,而不是40%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如果40%的人纺纱哪还了得。

但洋布洋纱蜂拥而至后,因为价格只有本地同类产品的一半,因此手工纺纱变得无力可图,妇女纷纷停工,这个比例逐渐升高,到幕末已经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因为土布厚、洋布薄,多多少少还是保留了一小块市场。

开国通商使民众的生活变得极差,同样也使武士的生活受到影响——幕府和各藩的收入减少,因此半知、减知时有发生,更糟糕的编制缩减也逐渐增多,浪士由此数量大增。

但这样左右摇摆是要付出代价的,上层犹豫的时候,扶桑攘夷之风已经成了气候,连西洋人都感到了压力。

根据安政五年签署的通商约定,扶桑除了三港(长崎、神奈川、箱馆)于安政六年六月二日(1859年7月1日)对外通商外,还有两港两都要随即开放:

新泻港开市时间为西洋历1860年1月1日;

而江户为1862年1月1日;

兵库和大坂则为1863年1月1日。

而这一切困难的根源,都来自开国通商。

因此,虽然幕府的实力犹在,甚至因为直秀乱入的原因,对各藩的优势更大,但这样砂锅大的拳头却没有P用——打服之后呐?还不是要饿肚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去年,也就是万延元年,箱馆统计的扶桑各地大规模一揆数量是43起,而天保大饥馑(1833年-1839年)的平均数字才是32.5!

而且,以前一揆的诉求是不满代官或奉行,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十五章 拳头大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1/3页)

自从进入19世纪以来,不管扶桑自己意没意识到,其实它的命运和中华是紧紧相关的,尤其是亚罗号战争(1856年-1860年)对其影响尤盛:

最开始的1858年第一次大沽口之战,英佛联军获胜,迫使大老井伊扫部头一系毅然与洋人签署了通商约定;

而1859年第二次大沽口之战,中华获胜,使扶桑高层对是否坚持开国通商发生了动摇,进而在樱田门之变后促使井伊一系被一扫而空;

到1860年10月此战落幕,英佛最终占了上风,又让此时的幕府执政久世、安藤重新回到了原本的立场——洋人惹不得,攘夷还需从长计议。

阅读扶桑镜梦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