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151 无可奈何花落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你们别小看那西太后,人家老太婆看人的眼光是很准的,用人也算得当,因为她深知那些个只知道提笼溜鸟抽大烟的八旗勋贵们是不能依靠的。

各位知道不知道?作为汉人的左宗棠率军平定西北之事?其杀戮之重,足以动摇大清满蒙一体优待回维的国本之策,但朝廷为了救燃眉之急,也只能容忍。

那时西学入境,大清为列强所环视,为了自保,也不得不做起了洋务,而这些汉臣们呢,果然多是才智之士,人中翘楚,糊裱匠的功夫也十分到位,搞洋务数十年下来,这个大清国居然出现中兴迹象。各位,当时大清国的鸡滴屁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呢!经济总量是世界第一!北洋水师还是亚洲第一!俺就问你们,那个大清国牛叉不牛叉!

但是,糊裱匠的功夫再高也是糊裱匠,本质上讲,这群人也只能顾得了面子,改不了里子,更挡不住里子的糜烂!

待中日甲午一战,大清国的巨婴本质就原形毕露了,国人终于开始逐渐觉醒,直至庚子国难,东南互保,这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等这位老佛爷一走,由于形势所迫,一群皇族们从后台遥控变为直接到前台执掌权柄,于是那一群汉臣精英糊裱匠们也被迫离去,然而那帮皇族虽然位高权重,身份高贵,但果然如当年老佛爷所评判的那样:他们是一群扶不起的阿斗。

于是短短数年间,大权就渐渐旁落到那位实际掌控了北洋新军的袁大人手里。

此时的大清朝堂上,除了皇族内阁那几个酒囊饭袋,就只剩下幼儿宣统和年青的裕隆皇后这对孤儿寡母了,此时,民间又是离心离德,乱党四起,显然这个大清国再也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了。

果然,时川人保路,武昌枪响,泱泱大清,党人据有地方,北洋逼宫朝堂,于是这满人的花花江山,终于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回想起大清前几代皇帝,如果站在人家的立场上看,果然都称得上英明二字,他们对这些事关国本的东西都是心知肚明并且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的,而乾隆皇帝则是此统御之策的集大成者,所以人家自号‘十全老人’,果然很是得意啊。

本人纵观此君一生所作所为,后人虽多有诟病,但若论起他的人生和政绩,咱们也不得不承认,人家勉强也算是对得起这个称号的……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后来西风东渐,让这个本来有望千年一统的大清江山,遇到了李鸿章当年给西太后奏折里所说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洋人来了。

在大清的统治者眼里,洋人不仅带着厉害无比的洋枪洋炮,最可恶的,还带着西学!

所以形势逼人啊,后来拜上帝会兴起,天下大乱,于是从咸丰朝起到西太后,都不得不重用曾左李张等诸汉臣,注意,这是动摇国本之举!但也是无奈之举……

151 无可奈何花落去 (第3/3页)

满人八旗永远当政,人数众多的汉人则被各种歧视,永远在野或者半在野,同时强调满蒙一体,优待拉拢藏回维等少数族群压制多数族群的汉人,此乃大清国之根本国策也!所以,大清朝数百年来,汉人虽然人多,但政治地位底下,加上被有意识地治成愚昧贫困一盘散沙状态,于是这群人终陷于永世为奴之境地!各位,这是人家大清爱新觉罗家秘而不宣的祖宗家法啊!”

至此,朱北国已经是满脸严肃,他看了看窗外半晌没有继续说话,然后长呼出一口气,语气放平缓了一些,回头继续对大伙说:

“……若论起统驭之术,如此精妙的算计,比起以往秦汉唐宋明之一家一姓之治,自然是棋高一招的,为什么?因为一家一姓之治的统治基础,完全不能跟一族的统治基础相比嘛!后者的统治基础要广泛了一些,所以拥护者就多了一些,因此统治也就稳固了一些。

各位,说穿了,大清并不是爱新觉罗氏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以爱新觉罗氏为首的全体满人的天下!

阅读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