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女人

〖三国的女人〗

265 “良妇”可避祸 266 敢说皇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如果胡氏是个黄脸婆,刘琰也就不那么在乎了,可偏偏胡氏年轻貌美,与年迈的太后根本不是一代人,哪有那么多话要说。

刘琰本就好色,不由得“疑其(胡氏)与后主有私”。

自古嫦娥爱少年。当时,刘禅二十七八岁,正是好年纪,加之也好色,刘琰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胡氏劈腿,跟刘禅如胶似漆地搞到了一处。

刘禅毕竟是皇帝,谁敢找他质问评理?逼问胡氏,胡氏坚决否认此事。

刘琰认为自己吃了哑巴亏,认定胡氏肯定有此事,不由得怒火中烧,于是,便辣手教训妻子胡氏,“呼(卒)五百挝胡,至于以履捕面”——找来手下五百名军卒群殴胡氏,甚至用鞋底抽打胡氏的脸蛋——也他母亲的忒狠了点儿了吧?

刘琰看似是“挝妻殒命”,实则是他破坏了皇帝的声誉,甚至以下犯上,其实,他的死就是在自食其果。

把胡氏抽成猪头后,刘琰还不解气,最后把胡氏赶出了家门(“而后弃遣”) 。

胡氏也不是省油的灯,有新女性的特质,一纸诉状,告到了朝廷(“具以告言琰”),具体告的什么,史料中没记载,大概是“诽谤皇帝”之类。

诽谤还是没有诽谤皇帝,这是个没有人出证的说法。毕竟,胡氏是一面之词;但既然胡氏说了,也不能完全否定。

旋即,刘琰便被关进了监狱。

经审讯,司法部门给出了这么一个罪名,“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意思是说,军卒不是用来打老婆的人,脸也不是用鞋底抽的地方,你如此教训妻子,天理不容!

从一方大员,成了京官,虽说平级调动,但刘琰失去了贪婪享乐的经济来源,变得“失志慌惚”起来,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来。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正月,新年伊始,大臣们都派妻子入宫,向太后朝贺拜年,刘琰新娶的年轻美貌娇妻胡氏也在其中,结果,到了晚上还没回来。

刘琰连夜打听了一圈,其他人的妻子都回来了,敢情就自己的妻子没回来。

刘琰心里着急,第二天,去皇宫一问,说是“太后令特留胡氏” ——让胡氏陪自己聊天唠嗑。

刘琰听人这么一说,总算放下心来,但过了好几天,胡氏还是没有回家,等啊等,最终“经月乃出” ——胡氏在皇宫整整待了一个月!

奇葩不?忒奇葩!

按说,刘琰罪不至死,而结果却是“琰竟弃市”,在闹市被砍头。当时,正准备北伐的诸葛亮尚在成都,此案如此判决,到底打了谁的脸呢?一个“竟”字,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惊愕和猜想。

刘琰竟然因为殴打自己的妻子被判处死刑,其实在这件事的背后,并不只有他殴打妻子这一项罪罚。

当时蜀汉政权的象征是后主刘禅,他就是蜀国的封建君主。刘琰大放厥词,竟然怀疑妻子与君主有染,而且还弄得满城风雨。

这种侮辱当今皇上,藐视皇权的行为,自然会被封建君主所不容,哪怕他战功赫赫,又是两朝老臣。

265 “良妇”可避祸 266 敢说皇上 (第3/3页)

习,故自先帝以来,人们对我的议论纷纭不断,几乎使我垮掉。

“多蒙明公您能明察我一心为国,宽恕我身上的秽垢恶习,扶持帮助我渡过难关,获得现在的爵禄职位。近来喝醉了心智迷乱,说话悖理错误,您又仁慈地宽容了我一时莽撞,不将我送到司法官员那里审判,使我得以保全性命。

“我一定深切自责约束自己,改正错误以死报国,并以此向神灵发誓;但如果无处可以效命的话,我就无脸面再见众人了。”

诸葛亮于是遣送刘琰回成都,保持其官位不变。但刘琰感到不得志,因而举止失常、神情恍惚。

阅读三国的女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