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第一百八十九章 轴承与火炮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何志远让这五位炮匠们按这种方法摸索、制造火炮。

何志远选择的第一种野战火炮是这个年代的米宁轻型长炮,这是一种八十四毫米口径,使用六磅炮弹,炮身长约两米的前膛炮。这种火炮的直射距离是四百米,最大抛射射程三千二百米,标准炮重九百斤。不过现在使用铁芯铜体技术铸炮,炮重可能下降不少。

之所以选择这种火炮,是因为这种火炮的重量和口径都比较适合。将来何志远要面对的敌人主要是倭寇和北方的鞑子。这些敌人大都是步兵或步兵与骑兵混合,当然和这些敌人的战斗都是以野战为主,攻防战则较少。所以这种能够配合步枪兵野战的轻型火炮最为合适。

这样的需求下,六磅炮就比较适合了。

九百斤的火炮还能用铁芯铜体的技术改进得更轻一些,这样就可以用马车拖拉,运输也比较方便。

和他们五人讲明白之后,估计要真正造出这种火炮还得需要十几天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差不多就过年了。

所以何志远教完他们后,就回到莒州城内,去忙别的事情去了。

(本章完)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这种铁模铸炮的办法造出的铜炮炮身上没有蜂窝状的气孔,质量要远远好于泥模铸造的铜炮,不便提高了铸炮的成功率,而且降低了成炮的炸膛概率。

使用铁模铸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铁模可以重复使用,省却了铸模时间,铸炮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泥模铸炮从制模到完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铸一门炮,主要就是浪费在泥模风干的上面。而用铁模铸炮,最慢三天就能铸一门炮,熟练后两天一门炮也能达到。

何志远检查了一下他们铸造的第一门铜炮,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是以,他决定教给他们铸造铁芯铜体大炮。所谓铁芯铜体大炮就是先用生铁铸造炮芯,等炮芯冷却后用铸模包裹炮芯,在铸模中炮芯外面浇铸一层青铜。

这种造炮方法是明未中国的一项发明,可惜在原先的历史上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明未中国的铸造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明朝和满清鞑子长期的战争中产生了对先进武器的需求,铁芯铜体大炮便应运而生。这种新式火炮能以较少的材料承受较高的膛压,降低了火炮的重量。同时生铁熔点较高耐磨性较好,因此这种技术提高了火炮寿命。不仅如此,因为青铜较为昂贵,铁芯铜体炮节约了用铜,还降低了铸炮成本。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 "易" 很简单!

( =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轴承与火炮 (第3/3页)

过年了,年前可能就这是最后来何家镇了。所以想着一次把该办的事情办完。

当何志远进入铸炮的工房时,五个工匠正在往铁模中浇注铜水。看他们在忙,何志远站在一边没有说话。

直到他们忙完,五个工匠过来问安之后,何志远问他们:“现在铸造铜炮的进展如何了?”

那位年龄稍大的工匠说道:“摸索了这两天,终于找出了门道。这是铸的第二门炮,应该没啥问题了。”

阅读大明小人物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