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秋闱(九)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这一次的录取的前十名,其中青州占了三人,济南占了三人,兖州占了两人。但没有一个人质疑不公平,反倒都说:“心服口服。”可见这三个地方的考生水平之高,是所有人公认的。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 "易" 很简单!

( = )

为了保证好的试卷不被遗漏,邵贤又认真审阅了每一份落卷,一直到榜前一天,才从落卷中找出七份上好的,凑齐了八十九人。

剩下的工作便是排定名次,因为考官都是临时抽调的,事毕解散,并没有编制上的隶属关系,所以谁也不怕认,往往会因为意见分歧,出现激烈的争吵和辩论。

但在这里但不会如此,因为邵贤对所有文章的优劣了若指掌,评判时一语中的,众人也就无从争执,仅用了半天时间,便排定了录取的名次,让一旁的内监官松了口气,擦汗笑道:“我还以为要耽搁了呢。”

邵贤笑笑,手持排定的名次,起道:“走吧,诸位。我们去至公堂!”便与那内监官并肩,率领全部考官出内帘门,过飞虹桥,入外帘,进至公堂,与外帘官一道,拆号填榜。

一个时辰后,全部八十九位举人露出真容。看着录取考生的籍贯,担任监临官的山东锦衣卫千户对邵贤道:“山东有一句俗话,说‘取得好,看青州’,这些看来青州的文气已经压过了孔子的家乡兖州。现在一看,青州、济南、兖州三地的考生居多,说明您这次的录取是公平公正的。”

第二百五十一章 秋闱(九) (第3/3页)

需文理通顺既可过关。一方面,这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考官们是无论如何也没法全部仔细审阅,所以比较客观的八股文变成了阅卷首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本朝最重视四书五经和程朱注解,选择八股文做重点,也在情理之中。

半个月的阅卷之后,所有考生的头场卷子,终于全部审阅完毕,经过同考官推荐,两位考官取中,一共有八十二份卷子被取中。但山东乡试的解额是八十九个,这个数字是一定的,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换在别处,经历了能把人折磨死的阅卷之后,考官们会在最后松松手,凑起解额了事。

但在这里却是不行!因为这次担任主考官的,乃是山东提学官邵贤,此人是成化八年中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整体排名第四。能考到这个名次的,都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主,在这些六品七品的同考官们面前,那就是前辈加学霸的存在,并且此人非常较真......在阅卷过程中他三番五次的重申,要求考官们认真对待每一位考生的试卷,力求将有真才实学且合乎要求的考生选拔出来,让他们出人头地。

邵贤不仅督促同考官们认真阅卷,自已也严格把关,对每份试卷的优缺点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点评,绝不肯让不好的试卷滥竽充数,结果当阅卷结束,还有七个解额没有录取。

阅读大明小人物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