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弟

〖大明皇弟〗

第四十六章人自纵横水自深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厚照是典型的例子,他喜欢玩,只要有好玩的,你让他干啥都行,这并不代表他接受你的观点。朱厚照生于帝王家,受的是中国最高水平教育,经常在宫里晃悠,耳濡目染,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是弱智白痴,除非像宋代皇帝有遗传精神病。

撇开历史,在原来时空,朱厚照一些不同寻常的做法其实并非一无是处,里面蕴含着智慧,完全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得出。

比如明代军制是文臣领兵、宦官监军、武将作战,这种分配代表了三方利益集团,文官集团、皇权、武官集团。

要知道大明虽然姓朱,但管理江山的一直是文官集团。明代虽不像宋王朝重文抑武那么严重,可是重文轻武的观念一直存在。

王阳明曾在《陈言边务疏》中明确指出“中国工于自守,胡虏长于野战”,造成此种现象的不是武人没血性,而是制度问题。老王留个心眼,没有言明罢了。

它的塔顶全由琉璃瓦拼接而成,再饰以珠宝金银物品,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每层的角梁下悬挂着成串的风铃,在微风中发出一阵阵悦耳的铃声。

虽然前几天已经远远看到过琉璃塔的夜景,但当朱厚炜真正站在琉璃宝塔下的时候,仍然为它所震撼,这座宝塔高七十八米,底座周长百米,建造历时十九年,耗银两百余万两,其中供奉着佛祖舍利,时称天下第一塔。

许多外地人到了这里,必定要去顶礼膜拜。在原来的时空,大报恩寺琉璃塔随《尼霍夫游记》在欧洲的出版,风靡全欧,直到十九世纪,它都是欧洲人心目中中国文化的象征,在描写东方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有对它的赞美。

原时空的1841年,英国“纳米昔斯”号军舰到南京与清廷签订南京条约,英军水手下船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观大报恩寺,当时的琉璃塔已经破旧,但仍然让这些“洋大人”惊叹不已。

这是这个时代人类艺术与工程营造的奇迹,带给朱厚炜的冲击甚至超过了他曾住过的紫禁城。他隐隐记得,历史上这个琉璃塔是毁于一六五六年的太平天国内讧,离现在还有一百五十年。

朱厚照崇尚武力,骨子里流着老朱家的血性,这种尚武精神使他重用江彬、许泰、钱宁等武将,把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闭上眼睛的朱厚炜露出一丝笑意:朱厚照现在就是那个看似很傻的孩子,人们习惯管这样的孩子叫“二哥”。其实真正的傻子恰恰是自己,以为能操控一切。却被这小屁孩玩于鼓掌,真是糗大了。

另外,自己还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他被史书上的记录给坑了!有句话说的对:尽信书不如无书!孔子他老人家编著《春秋》一书,记载鲁国历史,本是历史著作,但文辞或褒贬嘲讽或曲意回护,这就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春秋笔法”。臧否事物,褒贬不一,个人主观性倾向愈发严重,以至于影响到了文史作品。

中国的文学形象通常脸谱化,学术称之为“扁平性格,且过分夸张”。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坏人,一眼便能区分开来,缺乏人性的复杂多面性。这种写作方式会把一种文学形象刻画到极致,形象经典,使读者印象深刻。

譬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好勇斗狠,机智果敢,打不过就托关系找人。细读《西游记》你会发现,其实它是一部官场,讲述了作者的仕途经历。再如《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像这种白面奸雄专门欺负刘备那个老实人,不能干任何有益人民的好事。

小时候,自己不是看过《地道战》《地雷战》等经典抗战影片,那里面的人物形象一目了然,地下党通常长得浓眉大眼,汉奸特务全都贼眉鼠眼。久而久之,这种笔法形成了文史作品的单一片面表达方式,缺乏人性具体展现。英明的,使劲伟大;忠臣的,变态忠贞;奸臣的,往死里祸害群众,即便有“好人好事”,也会被弱化,甚至删除。

一百五十年后,韦昌辉怕石达开在塔上观察城内情况,便把琉璃塔炸了,实在可恶!朱厚炜依稀记得二零零八年时,在遗址发现了鎏金阿育王塔,里面供奉着佛祖舍利,是当年重大的考古发现。

逛了一圈下来,朱厚炜浑身酸痛,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仿佛就像得了一场重病。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在一块干燥的岩石上,晒着太阳,静静的看着这座宝塔和那些虔诚参拜的人们。

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朱厚炜心里忽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这些都是祖宗们留下来的瑰宝,后来都毁于战火,那些驾驶着战舰的殖民者来到华夏,烧杀抢掠,但是这片土地的痛苦是整整二百年。

朱厚炜心想,自己没有理由颓废。来到这个世界,总该做点什么。命运既然安排他来到这个时代,总该尽点心守护这里的文明,这样活着才有意义。不管他出生在哪里,始终流淌着华夏的血脉。这里毕竟是养育他的热土,他没有办法做到视而不见,让它沉沦下去。

朱厚炜上辈子就不是安于现状的人,即使穿越,也不能改变他的好胜个性,他也要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其实和朱厚照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倔强,一样的自负。两个人同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朱厚炜只会越挫越勇,绝不退缩,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做另一条路。

“你真是个爱管闲事的穿越者,咸吃萝卜淡操心,劳心劳力,别人根本不领你的情。”朱厚炜自嘲地嘀咕道。心中吐槽:我干嘛要这么伤心?朱厚照长大了,他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就随他去吧,爱咋滴就咋滴。干嘛要替古人操心!从此以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让他去放飞自我吧!

聚宝门外,高大的琉璃塔就像地标一样显眼,那里就是报恩寺所在的位置。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外地游客指着富丽堂皇的宝塔啧啧称奇,这些远道而来的人都是去报恩寺上香的信徒。

朱厚炜找了一家茶铺,吃了一点东西,等恢复了体力又稍微洗漱了一下,这时候身上的衣服稍微干了点,他便随着人流进了报恩寺,打算散散心。

穿过几道院门后,眼前一开,这里如同一个宽阔的广场,周围一圈黄色的回廊,美丽得让人窒息的琉璃塔就坐落在广场的中央,周围站满了来此参观膜拜的人群。

朱厚炜仰头看着阳光下美轮美奂的宝塔,它座落在宽大的底座上,高度相当于一座二十多层的大厦,除底座外,共有九层,每层八面,每面贴着白瓷,塔上镶嵌着许多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精美异常。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像是镀上了一层金箔。朱厚炜有些困意,慢慢的合上双眼,盘腿坐在岩石上。他的神情变得安详,内心变得宁静,他仿佛是入定的高僧静坐修道,渐渐地胸中洒洒。

他的思绪还在扩展:朱厚照今天之所以翻脸,是不满的情绪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却浑然不知,从来就没有察觉过。这说明朱厚照很善于伪装自己。一个皇位继承人,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手腕?自己被玩弄于鼓掌还不自知,自己实在太飘了!

鲁索曾说过:“青年期是一个狂风暴雨的危险时期”,这的确很有道理。朱厚照正处于这种状态。青少年心理的明显特点是容易情绪化、情感强烈、两极分化。要么特别乖特别聪明,要么特别叛逆,特别不服天朝管,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迷迷糊糊中,朱厚炜想起了后世有这么个小故事:有个孩子,大家都说他傻。同时给他一块钱和五毛钱,他永远拿五毛钱。有人不信,做了个实验,那孩子果然选择了五毛钱,众人哈哈大笑,孩子果然傻啊!此后经常有人拿钱戏耍那个很二的孩子。

有人就不理解了,通过观察发现这孩子智商并不低,完全能够分清楚一块和五毛,知道仨多俩少。于是就问他为何不拿一块钱呢?孩子说:“假如我拿了一块钱,你认为那些大人以后还会玩这种给我五毛钱的游戏吗?”

第四十六章人自纵横水自深 (第2/3页)

燃烧,失望和委屈的情绪根本无法发泄。他拼命的向前奔跑,不停的奔跑,根本停不下来。他就像《阿甘正传》的那个傻阿甘,只有奔跑下去,才可能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根本没想过这有多么的惊世骇俗,他像一阵风一样穿街过巷,从城南跑到城北,横穿了整个南京城。此刻已经天光大亮,街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他就像鬼魅般从人群中一晃而过,见到他身形的人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从此很多人议论纷纷,以为自己看见了传说中的神行太保。

朱厚炜就这样跑啊,跑啊跑……从城南跑到城北,出了城门一段路,他终于感到疲惫了,放缓了脚步,蹲在路边喘着粗气。

过了很久,朱厚炜才缓过来,他费力地站起身来四下张望,却发现自己已经出了聚宝门,到了南京城的郊外。他浑身都是汗水,就像掉在水中一样,湿漉漉的很是难受,他苦笑了一下,觉得自己有时候真的挺傻的。自从来到这个时代,他常常受这具年轻身体的影响,不时做出一些孩子气的事情,有时候他都无法控制。

阅读大明皇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