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弟

〖大明皇弟〗

第七十章吹尽狂沙始到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彭韶大悦,便出白银五百两以修葺道观。唐伯虎、祝枝山得到银两,不敢在扬州挥霍,便去扬州府下属的泰州消遣。

泰州有个安丰盐场,范公堤纵贯其中,堤东面临大海,是海滩、草荡和盐灶,灶户住的茅草棚散布其间。由于安丰场之盐色青白,日久犹甘美,入口无卤苦味,质优量重,所以商家多聚之。

茶坊、酒肆、浴室、赌馆、娼寮等应有尽有,是个繁华地方。这日晚,在安丰烟花柳巷,妓女们涂脂抹粉,打扮妖艳,一改平日的笑脸,口里怒骂着:“唐解元,没钱了,还来什么?”一边说着,一边撵已喝得烂醉的唐伯虎、祝枝山出去。

唐伯虎、祝枝山正想要离开,可另外一个妓女非要他们把一两银子补齐才可离开。堂堂英雄汉,被一两银子憋住。原来,彭韶相送的五百两银子,不几日便被二人花光。今儿遇上个难缠的妓女,可把二人难堪死了。一大群盐丁围上来,像看耍猴似的。

安丰属于扬州府管辖,但不是扬州城,盐丁多,识字的不多,知道“唐解元”的更不多。安丰有位青年,上过几年学,名叫王银,恰巧路过这里,听到妓女在喝“唐解元”,便知眼前的这位醉醺醺的人就是苏州大名鼎鼎的唐伯虎。

盐民生计困难,已满十八岁的王银便打算出外经商,将家中的余盐贩到山东卖。到了山东,偶尔听到当时还是卫王的朱厚炜治下有很多发财的机会,他便去了登莱,因为他识些字,一个偶尔的机会王银成为了四海商社的雇员。

在登莱,他不仅上了学,还考进了行政学院,如今成了四海商社在江浙的掌柜。说到这里,王银感慨的说道:“实不相瞒,小人能够进四海商社,还拜唐解元所赐啊!”

“哦,这是为何?”王阳明好奇的问道。

王银答道:“回王先生的话,卫王有位慕僚名叫徐经,行政学院的教谕,他偶尔看见唐解元的画,便询问其来历。小人说了后,那位徐先生说了句,都是我害了他!然后就把小人介绍给了叶先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银,不用紧张。你这个盐丁能当上了掌柜,看样子是个有故事的人。”正德皇帝笑盈盈的说道,“呵呵,既然你是四海商社的,本公子就不算是外人了。来来来,坐下聊。唐伯虎,按说十年前你是有名的江南才子,张银是个盐丁,你们俩的身份有点远啊,你俩怎么会认识的?”

王阳明也很奇怪。两个人身份地位相差实在太大,唐寅怎么会认识这种苦哈哈的,恰好正德皇帝也有些八卦问起,他便看向唐寅。唐伯虎有些尴尬,不过既然皇上问了,只能够老老实实把两个人相识的过程娓娓道来:

话说弘治十三年时,唐寅从京城落魄而归。唐伯虎的妻子徐氏一心指望唐伯虎能获取功名富贵,不料不但进士没取上,功名也被革除了。自己在家孤零零三年,不知落了多少泪,不但没人疼爱安慰,连唐伯虎生死也不知。

唐伯虎回来了,衣衫褴褛,变成了穷光蛋。徐氏更是哭哭啼啼,没有半句好言安慰,只说了一句:“若待夫妻重相聚,除非金榜题名时。”便收拾包裹回娘家去了。

按照科举律法,唐伯虎已经不能再参加会试,徐氏虽然绝美,但唐伯虎却是得不到了。这可乐坏了苏州知府刘介。

王银,名银,其实是个穷盐丁,没几个银子。不过今天他怀里正巧有一两银子,便推开围观的人,走上前,交给唐伯虎,这总算解了二人的围。唐寅非常感激这位年轻的盐丁替他们解围,便将身上一副最得意的作品赠送给了他。

说到这里,王银接过唐伯虎的话头,聊起了他这些年的经历,这是个非常励志的故事:

王银少时,也进过乡塾识字念书。父母亲又生了两个儿子后,家庭越来越贫困,只得辞了塾师,辍学回家,跟着父亲烧盐,从事火烤烟熏的苦力活。

别看他岁数小,搬柴草、理蒲包、装盐、掌秤,王银样样精通。日晒雨淋,皲手裂足,小小年纪的王银体味到人生的艰辛,体会到盐丁的凄苦,也开始思考起人生的未来来。

这一两银子,对唐伯虎、祝枝山来说,仅仅消遣一两天,可对王银全家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知道没黑没夜干多少活才能积攒出这么点钱来。

彭韶指着庭前一块牛眠石说:“以此为题,你们能否联句成诗?”

唐伯虎不假思索说出起句:“嵯峨怪石倚云间。”

祝枝山接口说:“抛掷于今定几年。”

然后唐伯虎、祝枝山彼此承接:“苔藓作毛因雨长,藤萝牵鼻任风牵。从来不食溪边草,自古难耕陇上田。怪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烟。”

彭韶连连点头说好,问他们需要什么,两人回答说:“彭大人轻财好施,天下皆闻。如今苏州玄妙观年久失修,彭大人如能捐俸修葺,可名垂不朽。”

这刘介不但贪财,而且好色,闻听徐氏貌美,便急急派人去说和,徐氏对唐伯虎一切希望都落空了,禁不住媒婆说和,便嫁给了刘介做了个小妾。

父亲留下的遗产早已消费殆尽了,唐伯虎捉襟见肘,甚至有断炊之忧。唐伯虎郁闷不堪,一旦卖出几幅画,有了几个小钱,便以酒浇愁,一蹶不振。看到他这副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昔日的亲明好友大都不再理睬他,只有祝枝山等寥寥几个朋友来看望他。

祝枝山好色,经常出钱与唐伯虎出入青楼,与妓女厮混。苏州玩够了,二人又去扬州鬼混。

弘治年间《盐法》还没有出台,依然是明初的盐政管理办法。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水道发达,交通便利,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所产官盐在此集散,然后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如南直隶、江西、湖广等省销售。

依赖盐业致富或谋生的扬州人,上至官吏、士人、商人,下至普通盐工、船工、小贩,数以万计。扬州盐业是朝廷的主要经济命脉,扬州是两淮盐商的聚居地,扬州盐商可谓富可敌国。

张银嘻嘻一笑,说道:“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何况十多年!说起这里头的周折,真是一言难尽,不怕唐解元你笑话,如果不是你临别时赠的那副画,呵呵,小人恐怕也没有今天。”

前面有一个茶棚,正德皇帝有些累了,便停下来这里面休息。他乡遇故知,又是帮助过自己的恩公,唐寅很兴奋,他拉着张银引见给正德皇帝和王阳明,他介绍说正德是位贵公子,自己正在当他的幕僚。张银见正德皇帝和王阳明一帮人个个都气度不凡,赶紧恭恭敬敬的上前施礼。

“小人四海商社江浙经理张银,见过朱公子,王先生。”

“哦,四海商社是齐王的产业,你是叶良辅的手下。”正德皇帝顿时来了兴趣。

张银一惊,这位公子一语就道破了四海商社的来龙去脉,肯定来历不凡。他表现得越发的恭敬,毕恭毕敬的答道:“禀公子,小人正是叶掌柜的手下。”

大把大把的银子堆在家里,已经想不出用什么法子来花掉了。衣食住行样样精致,任凭怎样变化,已无新意。于是,繁华骚动、歌舞升平的扬州城,出现了一些教坊,专门调教年轻女子,预备嫁与富商作小妾。

为迎合富商奇特的审美情趣,教坊特意训练年轻女子的形体,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人称“瘦马”。光有形体瘦弱,还不够。女子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盐商的审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轻,不可发出响声;譬如眼神,要学会含情脉脉地偷看。

扬州美女,天下闻名,唐伯虎、祝枝山很快就把身上的钱花光了。二人琢磨了半天,得知新任驻节扬州的两淮巡盐御史彭韶很爱附庸风雅,两个人一合计,就想去骗几个钱来花花。

二人装扮成玄妙观的道士去求见募缘,并自称是唐伯虎、祝枝山的好友。彭韶见到二人就说道:“你们既然与名士往来,想必也懂些文墨吧?”

祝枝山说:“我们也能赋诗。”

第七十章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2/3页)

恍如隔世之感。唐寅口中喃喃说道:“白杨绿草,风雨忧愁,这一别,回来时不知何年何月……”

“哟!这不是唐解元么?”还没有等他感慨完,突然有人说道,“唐先生,泰州一别,这些年您在哪儿?又怎么又回到这里呢?”

唐寅回头看时,这人三十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强健,脸上轮廓分明,留着墨黑两绺八字髭须,头上一顶统帽,结着红绒顶儿,靛青夹袍外套着件套扣背心,腰间系着滚边绣花玄带,精精干干一身打扮。

打量半晌,唐寅才猛地想起来这是泰州的盐丁张银,曾经出手帮助过他的恩公。唐伯虎抢上几步握住张银的手惊喜道:“张银兄弟,真的是你吗?十年了吧,你这个不起眼的小盐丁,如今你出落得这样阔,都不敢认了!”

阅读大明皇弟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