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日月永在〗

第二百八十八章:改革朝堂和一五计划(上)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他是一个穿越者,天生就是坚定不移的革新派,大明的六部权力太大,而且过于集中,集权制官衙制并不会保证高效的执行力,反而会拖沓和滞缓。

眼下大明的六部之中,权力和工作量最大的自然是户部和工部。

户部承担着田亩清量、户口登记、各种课税的征收、官办盐铁粮布四市的管理、各种矿场的产量汇总、主要河道漕运转运使司的收入、盐粮转运使司衙门的管理等。

户部一个部门的职权,等同于后世最少十余个中央机构,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加上朱允炆这个皇帝频繁的进行革新和添设新的工作任务,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都快谢顶了。

忙、乱是工作常态,也因此不可避免的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会直接引发行政机制变得拖沓滞怠,既然到了这般地步,不革新,难道就非得抱着旧制等死才叫正确吗?

经济改革需要重视商业,那么添设专门的商业流转管理部门就势在必行。

“商税的征收也要从户部拆出来,包括官办盐铁粮布四市的税课司,这两个职权内的司衙合并,于中枢设置税务总署衙门。”

商税事关国家基本,一旦税务情况糟糕,朝廷的控制力和中枢权威都会下降,这是朱允炆看重的地方。

“各省矿场采矿的事包括山西官办煤场的监管一并拆分,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这些都是我大明的肱骨,既然他们能做忠臣,朕自然也要做明君。不能让卿等活活累死在任上啊。”

几人自然是一番谢恩云云,而后便开始商量,如何拆分六部职权。

“户部的盐粮转运使司和漕运转运使司拆出来,这两个部门合并。”

第一个被拆分的,便是转运使司,这个衙门是户部来回折腾跑腿最多的一环。

“中枢添设商贸部,专司这几个部门的运转管理。”

“大明疆域之大小,皆取决于我大明之少年,少年心有多大则我大明有多大。”

自少学期开始,杨士奇的意思便是在政治课中大量饮用朱允炆的思想和许多理论金句,连前几日刚说的学习强国、大明梦都现学现卖的搬了出来。

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忠君,也要从娃娃抓起啊。

教材的事,朱允炆跟着内阁又议了两天,便也就一个大概定了下来。

摸石头过河,朱允炆不是什么天才,可以手到擒来的就凭空造出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但有着后世教育的可借鉴例子在,他总还能跟着内阁这群这时期天底下顶聪明的人一群人在一块商量着来,还是那句话,后期发现,后期改进。

工部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科技的研发和国有工程的督办,而不是还要花费一半的精力去给皇帝一大家子找吉地、盖陵寝。还要留出人手,来时刻巡查、修缮皇帝老祖宗或者娘家老祖宗的坟墓。

除去户部和工部,眼下的大明最清闲的无非就是兵部和礼部。

前者已经沦落到只负责征兵募兵,而后者更是只负责祭祀以及外交。

“添设新的中央署衙,加添官吏人手,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对这一点,朱允炆看得很开:“该精简的地方一定要精简,但该花钱的地方也不要吝啬花钱,户部眼下恨不得一个人劈成两半来用,各省清吏司的衙门忙的焦头烂额,而南京城里的部堂很多官员更是一天天忙到子夜。

几人自然又是一番拍胸脯打包票。

还没等他们把这事消化完,朱允炆的下一句就让他们脸色大变。

“天下事多且冗,朕打算,在六部署衙之外,添置新的中枢官衙。”

想要拥有更高效的中枢领导机制,必须先从拆分六部开始!

朱允炆决意要拆分六部,改革大明的中枢署衙机构。

治国不能理想化,治国同样需要理想化。

不能光空谈说要想出一个万无一失的政策,然后召集成千上万人天天在一起开会,没等事开始办之前就面面俱到的考虑会不会有这个漏洞、那个漏洞之类的,恨不得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再拿到社会上去适用。

就算如此,那就能保证一定不出问题了吗?

到时候时间浪费了、人力物力浪费了,事情又回到原点:那就是发现后改良。

后世有着中央政策研究室,有着两会,很多的国策一样是推行之后再慢慢的修改完善,适应社会。

朱允炆的态度是坚定不移的:“对与错不应该由咱们来评判,咱们只负责整理并编辑成册,青史课的教师要实实在在的把青史的原貌说给咱们的孩子知道,至于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问题和事件,要让这些孩子自己学会独立的思考。”

思想政治这一课也相对比较简单,童学期叫做思想品德,无非就是一些小故事、小寓言之类,什么卧冰求鲤二十四孝的故事。

忠孝仁义、谦恭明礼。这些都是童学时期要学的,而忍让两字之类的故事被翰林院砍了下来。

皇帝不喜欢放羊,他们就得学会养狼!

因为在少学期的政治课,扉页上的第一句就是朱允炆这个皇帝的一句话。

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这样。

是不是理想化政策、是不是乌托邦式的狂想,一定要先拿出来接受实践的验证,如果问题不大,那就完全可以改良后贯彻落实下去。

不能因为出现一丁点的小问题,就忙着叫嚣庸政昏政,然后废除掉推行新的。

那就不是治国,而是过家家了。

“教育是国之根本,天下有无数双眼睛看着,出了哪怕一丁点问题,都会有人对朕、对内阁加以批评,所以你们要慎重,朕也要慎重。”

第二百八十八章:改革朝堂和一五计划(上) (第2/3页)

几人都应了下来。

数学之后便是青史,也是最简单的一块。

童学是没有青史的,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教哪门子青史。青史是厚重且血腥的,朱允炆没打算修饰和美化,更不可能去抹除某些历史,那是对整个民族进行的最恶劣犯罪,死后,就没脸见祖宗了。

“对待青史课这一块,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务实。”

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