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日月永在〗

第四百四十三章:庞然大物般的明联(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桢赶忙澄清自己开口的原因,将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归到自己的心疼上。

“朕理解、朕理解。”

朱允炆忙抬手示意:“朕又不是败家子,下这种命令朕也一样心疼的几天没睡好,尤其是那年下令烧粮之后没多久,河南、河北还遭了一次蝗灾,十几个县出了几十万灾民,大几万顷地是颗粒无收。

朕没辙啊,那时候咱们的养殖业、畜牧业、酿酒业规模还不大,消耗量有限,中央几大官仓全部堆满,储存空间也释放不出来,朕才不得不下令烧粮。

但那次之后,朕就跟内阁开始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在河南、河北两地扩产养殖业、畜牧业,又在浙江、福建两处沿海省地新建官仓,今年就没烧太多了,也就只有五千多万石。

立法吗?

法不责众啊,几十万百姓逃离土地不可怕,几百万、几千万呢!咱们大明就因为人性的懒惰成份而崩溃了。

朕养西北、西南,内陆省怎么看?他们也会像嗷嗷待哺的婴儿那般张口让朕来喂饭,来养的。

天灾不算什么,人为性制造的饥荒可比天灾更加可怕!”

人性的懒惰有多么可怕,乌克兰大饥荒告诉我们答案。

苏联的大农场政策忽视了人性中懒惰因子,导致了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在那场饥荒中活活饿死。

也被一些阴谋论政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面对朱桢这情真意切,为百姓心疼的质问,朱允炆沉默了片刻,才叹了口气。

“六叔,不是朕狠心,宁愿烧掉都不给百姓,而是朕没法心软啊。地方要发展、要建设,需要朝廷的带领也更需要当地百姓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如果受了灾之后,百姓吃的反而比以前一年到头农忙耕地吃的还饱,还好。那样的话百姓会懒得。

当他们知道朝廷不忍心饿死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没人愿意顶着烈日,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的付出劳动了。

到时候朕怎么办?朝廷怎么办?

直接跳过过程看结果吧。

烧粮的行为绝对是错误的,是大错特错的,朱允炆从来就没有说这是一件对的事。

这是在特定时期相对为了规避更大风险才不得不去做的一件事。

朱允炆的委屈朱桢不懂,他只是就自己看到的事情发表看法:“朵甘今年闹了次沙尘暴,也有几个县受灾,当时当地府县赈粮,臣看了一下,虽然不是清汤寡水,但也不过是野菜稀粥,勉强糊口。

既然朝廷有的是粮,何不多赈一点,其实完全可以让百姓吃饱的。”

对此朱允炆还有些不乐意,这就防的有些太狠。

“皇后太过操心了,要是有能让文奎看上眼的,娶了便是,这样诞育子嗣,朕当爷爷你当奶奶,咱俩也能体验一把抱孙子的乐趣。”

对朱允炆这种回答,马恩慧哪里能愿意。

“宫女岂配?”

这话把朱允炆说的有些掉脸,当晚饭都没吃扭头就走。

明年,山东的粮仓也会建好,山东和河北会陆续退耕,释放更多的用粮空间出来,就不会在烧粮了。总得给朕,给朝廷,给建设和发展一点时间吧。”

没有过程哪来的结果,朱桢这还算好的,只是委婉的问,朱允炆差点都快被夏元吉指着鼻子骂了。

尤其是在蝗灾之后,夏元吉开官仓赈粮的时候,就差没跑太庙去告朱允炆的状了。

连写了好几天的奏本诉屈,可把朱允炆搞得是又气又乐。

恨不得把夏元吉扔大牢里锁几年在放出来。

盐粮不乱,陕甘的民生就不会乱。

朱允炆放下了心:“朕就怕粮价波动,涨跌都不行,能稳住,朕心里就踏实了。”

打量一眼朱允炆的神色,朱桢踌躇了一下,还是开口道:“陛下,臣不知政,但还是斗胆问一句,听闻印度税粮甚巨,陛下下令给烧了?”

这个问题顿时让朱允炆苦笑。

“臣本不该揣测陛下圣心,只是臣打小也是苦日子长起来的,小时候国家穷,就连臣这些当皇子的,一顿饭也没吃过四个菜,烧粮食这种事,有点难以接受。”

含沙射影骂谁呢。

话题说到朱文奎、朱文圻两兄弟身上,除了朱允炆外的三人就聪明的选择了缄口不言,没有接话。等朱允炆感慨完他家里难念的那本经后,朱桢就岔开了话题。

“陛下,臣自西北回转的时候,沿途观陕甘颇多变化,叹为观止。”

一说起正事,朱允炆神情马上严肃起来,身子不由自主的坐直:“陕甘近况如何?”

“风土样貌大为不同。”

朱桢左右转头:“文奎不是住在这的吗?”

“去年就搬出去啦,现在文圻在这乾清宫跟朕住,不过他去上学了,还没回来。”

朱允炆解释道:“文奎是小伙子了,不能住在宫里,朕让他搬去当年朕的潜邸了。”

十六岁,正是青春期性萌动的岁数,宫里宫娥太多,马恩慧怕出了丑闻,主动提出把朱文奎赶出皇宫去。

宫外宅邸,更是一个侍女都不给配。

朱桢兴冲冲的说起自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自兰州府往西北,沿道多种树木,听说是为了防治河西廊道沙漠化区域的扩大,同时陕甘溯黄河上游沿道拓宽河道,兴修水利。

而在陕甘的关野一带,自漠庭引进了不少牛羊,民间也多有民众置鸡鸭猪栏,畜牧和养殖业都开办起来,虽然刚刚上手没出什么成绩,但势头红火的很。”

“陕甘的粮价和盐价如何?”

“听说刚开始退耕的时候有波动,不过很快就稳下来了。”

朱桢如实回答道:“大多物价都与退耕前差不太多,少部分紧俏物有所上涨。”

第四百四十三章:庞然大物般的明联(完) (第2/3页)

今日朕这一开口,瞻基竟然已经十四岁,是个大小伙子了,呵呵,朕没觉得自己老,倒是让这些孩子追老了。”

说道这里,朱允炆摇头苦笑,诉起家长里短来:“文奎都十六了,前几个月皇后是天天在朕耳边唠叨文奎的婚事,朕没辙啊,打算今年过罢年,就把文奎打发到凤阳当知府去,等回来了再说。”

几个大老爷们,一个皇帝,三个军中将帅,不聊国家军机,反倒是在这里大谈家私。

“陛下不说,臣还未曾发现,今日怎么未见文奎。”

阅读日月永在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