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话天下

〖谈古论今话天下〗

霸王项羽《垓下之困》/何永旗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虞姬给项羽,写了一封遗书,说:

项王,臣妾深知!你在为我的去处为难。但请项王,以大局为重!请明日带着西楚子弟,冲出去吧!别为我,担忧……

臣妾多年来,跟随项王!王,是妾的命。但请项王珍重,请带领西楚子弟冲出去吧!如此,就能活命。

臣妾深知,项王为何作难,你是怕臣妾,受到汉军羞辱。项王放心,虞姬…生是王的人,死是王的鬼;今日,我选择一死,来断却项王的后顾之忧。项王珍重,夫君珍重!

哇…虞姬的遗书太美了(是我写的)。

项羽不舍,却只能逃走。不料,走了一阵,突然又出现了一队汉军!项羽认得对方,汉军将领中有一位曾跟随过自己。在几次冲杀后,项羽眼看突围无望,就对跟随过他的汉军将领,说:我认得你!今日,是天要亡我西楚霸王,绝非你等能耐。最终,霸王自刎!

临终前,项羽对那位汉军将领,说:拿我首级去领赏吧!

自此,一代霸王……项羽陨落。

嘻嘻,无颜见江东父老,好像没说!霸王是没时间说,他还没冲到乌江岸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键,还是项羽的军事才干好!第一仗,打的很漂亮。背水一战,项羽打出了名堂,也打出了威望!他以杂牌军,打赢了秦十万精锐。这给项羽赢得了声望!

后来,很多小队伍,就主动投奔项羽的麾下。他的队伍,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项羽在军事上,确实很强悍!但这个“强悍”,只是个人层面的。他的队伍,核心成员只有八千西楚子弟,这是项羽的老本。

他这人还是比较重义,个人魅力突出。其实,项梁与项羽是一个互补。

项羽的“勇”,和项梁的“智”;刚好是一个互补!可惜项梁后来死了,项羽只剩下了“勇”。他这个“勇”,还是个人的勇,没办法!项羽最好的处境,就是做好一个“王”,这跟他的性格有关。

垓下之战,是刘邦与项羽的最后一场决战。刘邦任韩信为大将,在垓下这个地方,把项羽困住了。

注意:这就是虞姬,项羽深爱着的妻!

她很体贴,很美丽,又是那么的有智慧!重点是,她的心中有爱!甘愿为了项羽,舍弃自己。虞姬说:请夫君,以大局为重!带着西楚八千子弟,突围冲出。为此,就能活命!虞姬对项羽说:我是一粒尘土,项王不必为我担忧……

虞姬太美了!让人爱不释手,她甘愿为你舍命。

当项羽,得知虞姬自刎后,悲痛欲绝!项羽抱着跟随自己,四处征战的妻子,一夜痛哭!

第二天,天还未亮,项羽带着剩余的几十个部下,准备突围。那真是打的天昏地暗!一连几十个回合下来,手下不足十人了。部下劝霸王,趁着追兵不多,由我们断后,说:项王快走!

要知道,明天会是一场恶战!项羽是突围,他要从包围圈中,硬往外冲!层层叠叠的敌军,这真是九死一生。虞姬…怎么办?她一个女人家,项羽非常爱她,怎么办?

在垓下的荒野上,夜是那么的寒冷,围坐在篝火下,项羽喝着酒。虞姬!为项王起舞……

项羽注视着爱妃虞姬,又想起来明日的战斗,他的心里,什么感受。其实虞姬,从项羽的脸上,已经看出来了。她知道,项羽在为自己的归宿,为难……

这一夜,虞姬选择了自缢!她要了断项羽的后顾之忧。

虞姬,对霸王也是真爱!她不愿让项羽,为了自己选择困死。

这是项羽的绝境了,项羽回忆起了从楚地,出发时的场景!他也想起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同乡……

他很感激西楚八千子弟的跟随,可是现在呢?项羽麾下,不足百人。这些将领,还都是同项羽一起从“楚国”出来的。想起这些,项羽觉得对不起跟西楚子弟。他心中一阵酸楚……

哎看着自己的部下,起家时,是他带领大家出来的,如今……八千子弟,不足百人。项羽心中是什么滋味呢!

所以,项羽心中挺难的!他的性格是重情重义,义在先。可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虞姬呢?他也非常舍不得……

项羽垓下被困,使他内心很悲痛!在兄弟与爱人之间,他需要选择。你选兄弟,还是虞姬??

项羽老是错过“时”,本来建议已经上来了,按部就班就行了。可是,项羽把计谋给搁置了。最后范增的结局,也很不好;他最后告老还乡,死在了路上。

没办法!后期范增觉得项羽不行了,他就告老还乡,最终范增在回家的路上,染病而死……

霸王项羽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呢?答案是别人给的,项羽也接受了这个称号。

项羽的队伍,还是以项氏命名——“项家军”。

这里也有个问题,为何项羽的队伍,会壮大呢?项羽起家时,只有八千子弟;就这样,他的队伍壮大了。

注意!这是项羽内心的一个挣扎,部下并没提这个要求!但是现实,确实却面临这个问题。

西楚八千子弟,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他们还是同乡,此时乡情、兄弟情和爱情,都冲击着项羽的内心。

记住,没有西楚的八千子弟,就没有霸王项羽。这挺难的,怎么办??

在兄弟情,与虞姬之间,项羽怎么选?不管选哪个,都是在割他心里的肉。

刘邦,项羽是不放在眼里的,如今的颓势,项羽还能最后一搏!就是虞姬,项羽不知该怎么办……

霸王项羽《垓下之困》/何永旗 (第2/3页)

刘邦唯命是从。刘邦全听萧何的,在刘邦的军中,萧何就是二把手。注意!萧何这二个把手,其实跟一把手是一样的。

刘邦不懂带兵,他更不会布阵,军事和外交上,全由萧何拿注意!所以,萧何的计谋可以100%执行。

但是反过来,再看范增?他的计谋,被项羽采纳的几率67%;在很多重要决策上,项羽是不听范增建议的(搁置)。

项羽的不听,不是完全不听;这是指项羽,老是搁置范增的建议。尤其在大事上,范增的建议提上来了,但是要压很长时间,项羽也不执行。

阅读谈古论今话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