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始皇真牛逼

〖这个始皇真牛逼〗

第一百一十二章 败亡之兵起于流寇,哀邦之民无以载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回陛下,人生谁能不死?若能为陛下效忠,为帝国捐躯,末将万死不辞。”

蒙战没有丝毫犹豫,铁骨铮铮道。

“很好,大秦帝国就是需要蒙将军这般青年才俊,若帝国少年郎,皆如蒙将军这般铁骨铮铮,大秦傲立世间,何惧世间一切敌?”

嬴政对蒙战赞不绝口道。

胡亥这个逆子,若能善待忠良,大秦帝国又何至于轰然倒塌?

“末将白鸿,领旨谢恩。”

蒙战与白鸿皆站了起来,走到大殿中央,拱手一拜道。

“去吧!你们先行回家见见家人,然后便动身前往渤海港,督造战船,训练士卒。”

嬴政挥了挥手,意味深长道。

“末将告退。”

蒙战与白鸿当即领命道。

嬴政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目光有些出神。

无论是王离,还是蒙战,白鸿,皆大秦勋贵,有他们掌控海军远渡重洋,就无须担心反叛。

再者扶苏深受儒学影响,有扶苏监军,等同于又给帝国海军上了一道保险。

并非疑心太重,而是小心谨慎无大过,此行事关重大,不容有半分散失。

几万人的反叛还不放在自己眼中,但番薯,土豆,辣椒皆是大秦必得之物。

“传诏北关,召副将王离即刻返回咸阳见驾。”

嬴政看了一眼站在一旁恭候的赵忠道。

“臣遵旨,即可去办。”

赵忠当即领命,然后便离去。

“诸位爱卿议一议第五条吧!”

嬴政虽然心中早有决断,但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听这些大臣的意见,也许会有更好的建议。

若真如此,自己自然也乐得采纳。

“陛下,此举是否太过刺激各地?”

御史大夫冯去疾犹豫了一下,还是出言道。

“敕令,邯郸郡守黎念意图谋反,夷三族。”

嬴政突然话锋一转,下令道。

当即引起满朝哗然,各自议论纷纷起来。

冯去疾也被陛下一句话给呛的目瞪口呆,自己前脚刚说是否刺激,陛下这一下来个更刺激的!

“陛下从何得知,黎念谋反?与谁密谋?又为何而反?”

廷尉王琯眉头紧锁,上前开口道。

黎念是赵人,又是贵族,在邯郸郡威望很高。

若无实证,恐怕会引起天下非议。

若是因此激起六国旧地人人自危,恐怕就不好收场了。

身为帝国最高司法长官,王琯觉得这个时候必须要问个清楚。

“邯郸郡李左车乃赵国大将军李牧之孙,黎念与李左车勾连,意图颠覆大秦在赵地的统治,罪不可赦。”

嬴政自然不会信口开河,大秦律法深入人心,杀人不诛心。

黎念与李左车私交甚密,其背后有赵国王族余孽赵歇。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心思活跃起来。

陛下说的有鼻子有眼,众人皆疑虑尽去。

毕竟这天下谁人不知,陛下手中掌握着天下最大的情报间网组织黑冰台。

看陛下的架势,赵地只怕又要再起风波,绝非仅仅一个黎念能够平息。

“此事就交由廷尉去办吧!”

嬴政看着廷尉王琯,交代道。

“臣领旨。”

廷尉王琯当即领旨,心中那仅存的疑虑也荡然无存。

陛下此举无疑笃定黎念谋反之事,铁证如山。

所以交给廷尉查办,以安天下人心。

“陛下,可否让黑冰台将事关黎念谋反之罪证转交于廷尉?”

王琯迟疑了一下,轻声问道。

“你派廷尉署的人前往邯郸,到时自有黑冰台的人与你们廷尉署交接相应事宜。”

嬴政一年前就让黑冰台着手搜集六国旧地官吏罪证,拿着帝国的俸禄,却不思忠君报国,意图不轨者,墙头草留之有害无益。

大江以西全反了吗?

拿朕的仁慈当软弱,朕会让你们明白,背叛帝国者,死无葬身之地。

“臣立刻派人去办。”

廷尉王琯再次拱手一拜道。

“如今天下一统已有四载有余,昔年安抚六国贵胄临时之策已不符时宜。”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嬴政再次抛出一个重磅炸弹,引起满朝文武哗然。

“陛下,楚人治楚方知荆楚之礼乐,魏人治魏方知富魏之繁华,赵人治赵方知悍赵之习俗……”

太中大夫走了出来,对嬴政谏言道。

“你的意思是秦人就不知礼乐?关中就不如魏地繁华?赵之习俗就不是大秦的习俗?”

嬴政脸色凌冽,凝视着太中大夫,一字一句质问道。

太中大夫顿时低下头,一脸错愕之色。

自己是这个意思吗?

明明是说楚人比其它地方的人更了楚地风土人情,魏人更明白魏地商贸往来,赵人更清楚赵地民风彪悍。

怎么到了陛下嘴中,自己的话完全变了样?

这可大不敬之罪啊!

他哪里还敢再多言,只能老老实实低着头,站在那里,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等候家长处罚。

“陛下,若赵人治楚,楚人治魏,魏人治赵,官府威信何存?”

中大夫也站了起来,出口道。

“这天下是楚人,赵人,燕人,魏人,齐人,韩人的?还是大秦的?官府威信要靠当地权贵维持,如此官府朕要之何用?”

嬴政再次反问道。

“陛下,山东六国虽亡,可治理广阔六国之地,若无当地贵族支持,朝廷官吏政令如何通行?”

谏议大夫站了出来开口道。

“那不如放弃山东六国之地,让他们复国自治,秦人龟缩于关中如何?”

嬴政不咸不淡道。

“陛下此令需慎重,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六国旧辟揭竿而起,恐会动摇国本。”

御史丞百里华也忧心忡忡道。

“朕给他们机会,朕能横扫六国一次,就能一统天下第二次,再灭一遍六国便是。朕倒要看看,这天下谁能动摇大秦帝国。”

嬴政坐在王座上,神色风轻云淡,声音虽然不大,可却散发着无尽的霸道。

“陛下威武,大秦万年。”

顿时,满殿文武大臣,无不站了起来,对着嬴政一拜,恭敬道。

很多心思聪慧之人,已经从陛下的这句话中读出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陛下这根本就是在逼着六国贵胄造反,如此才好名正言顺的灭了他们。

“自今日起,楚人不治楚,赵人不治赵,燕人不治燕,齐人不治齐,魏人不治魏,韩人不治韩,秦人也不治秦。”

“十年为一个任期,就近调任,上至郡守,下至县令,凡帝国之吏,不得在故里为官,违令者罢官夺职。”

嬴政一席话,不异于一颗巨石从天而降,落入了风平浪静的大海之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臣等谨遵陛下圣喻。”

众文武大臣立刻全都站了起来,拱手一拜道。

有人欢喜有人愁,但凡改制推行新政,都有受益者与利益受损者。

但无论如何,在陛下强硬的态度下,谁能逆转滔滔大势?

若不能,便只能顺势而为,否则必将撞一个头破血流,甚至满门获罪。

“朕感觉精力大不如前,今日诸位爱卿都在,便议一议诸公子,谁可担当储君重担。”

嬴政看着刚刚做下去的群臣,再次石破天惊的开口道。

下面群臣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起来。

陛下膝下公子有近三十个,其中大多以加冠。

众公子之中,以长公子扶苏最为出众,有口皆碑。

无论朝野上下,谁人不知长公子扶苏之贤名?

“陛下,长公子扶苏仁义谦恭,当为储君。”

“臣,附议。”

“臣,附议。”

御史丞百里华率先开口之后,立刻引得大半群臣附议。

只有李斯,冯去疾,王翦,蒙毅等人,因为身居高位,深受陛下器重,未明圣心之前,他们不敢表态。

还有一小半大臣,不是身居高位,就是世受皇恩的勋贵子弟。

他们家族世代为官,深明宫廷斗争之残酷,不愿轻易表态。

反观那些力荐长公子扶苏者,不是无根之萍,便是一些身居闲散之职,手无权柄的小吏。

真正实权在握的大臣,几乎都十分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他们已经位极人臣,没有那些小吏攀附之心。

嬴政看着满殿文武几乎都是一个声音,一边倒力荐扶苏。

心中三分欣慰之余,更有七分警觉。

虽然那些手握重权的大臣们都未表态,但是由此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他们不说,是因为他们明白谁才是这大秦至高无上的主宰,是谁给予了他们无上荣耀。

除了那些不被扶苏所喜之人,他们大多数人应该都与这些力荐扶苏的人一样,是支持长公子扶苏为储君的。

蒙恬是自己心腹大将,但也是扶苏的鼎力支持者。

自己也很心仪扶苏,乱世需用重典,盛世则施仁政。

但是,若扶苏继位,以他对儒学的推崇,必将大兴儒学。

后世那种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局面,非自己想要的结果。

儒学的确利于巩固帝国安稳,但是也有不少偏见糟糠,让人迂腐守旧。

大争之世,固执己见,闭门自醉,歌功颂德,无异于自断前路。

百家争鸣,竞相绽放,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方益于蓬勃成长。

对自己而言,无论是儒家,法家,还是诸子百家,哪个对帝国有利,那便是有用之学。

纳百家之长,聚千方之杰,筑万世之基,固永恒之本。

“子婴。”

嬴政突然开口叫道。

子婴之祖父是庄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封公子扶苏为帝国海军监军,统筹后勤,安抚军心。”

嬴政直接开口作出了安排,声音充满了威严道。

下面文武百官心中苦笑不已,陛下说是让文武百官议一议。

实则心中早有而排,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末将蒙战,领旨谢恩。”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遣将兵而震四方,驱万乘而诛百越,筑雄关而守藩篱,慑诸夷而望秦怯步。

“敕令,封北方军团副将王离为帝国海军虎威上将军,统帅海军,兼掌第一军。”

“封右中郎将蒙战为帝国海军威仪右将军,掌海军第二军。”

“封左中郎将白鸿为帝国海军靖远左将军,掌海军第三军。”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么大的版图,的确不是一二代人能够办到的事。

“谁可为将,率军远渡重洋,迎番薯回国?”

嬴政目光深邃的扫视一圈,再次问道。

一时间,大殿再次沉默下来。

谁心中都很清楚,这是要涉足深海,路途遥远,一路上必当危机四伏,生死难料。

是朕影响他们太深了吗?

嬴政的内心叹惜不已,又有些阵阵作痛。

“末将,谢陛下赞赏。”

蒙战内心十分开心,能够得到陛下赞誉,这可是无上荣耀。

要知道陛下所作所为,帝国男儿哪个不心生敬仰?

嬴政赞赏了一声蒙毅,然后再次开口叫道。

“末将,拜见陛下。”

一名年约二十岁出头的小将站了出来,对着嬴政拱手一拜道。

“你可怕死?”

嬴政目光转到了帝国青年一代蒙战身上,询问道。

“怎么?到了帝国需要你们的时候,全都哑巴了吗?”

嬴政脸色阴沉,看着一声不吭的众人,颇为恼火道。

“陛下,我儿蒙战自幼熟读兵法,可为陛下分忧解难。”

就在大殿鸦雀无声之际,蒙毅站了出来,神色郑重道。

“蒙卿,你好像就左中郎将蒙战这一个儿子吧?”

“百越虽灭,中南却未平。北疆尚有东胡匈奴,月氏肃慎,时常扰边。”

“四海之外番夷姑且鞭长莫及,攘外需先安内,等到大秦帝国再无边患,国富民强,方是远征海外最佳时机,传播华夏之威仪,行王道之教化。”

嬴政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冯去疾,大有深意道。

“陛下圣明。”

冯去疾面带羞愧,的确是自己太唐突了。

嬴政盯着蒙毅,神色动容道。

“回陛下,家兄膝下尚有子嗣,哪怕小儿为国战死海外,蒙氏仍有后人延续香火,请陛下放心。”

蒙毅何等人,能够深得陛下器重,其心胸眼见,绝非常人所能及。

“好,蒙氏果然忠肝义胆。”

“右中郎将蒙战。”

第一百一十二章 败亡之兵起于流寇,哀邦之民无以载腹 (第1/3页)

“从各地军伍之中征集三万精勇,组成帝国海军,谁可为将?”

嬴政再次开口向满朝文武问道。

“陛下,这地图如此广阔,三万人有点少吧?”

御史大夫冯去疾再次拱手一拜道。

阅读这个始皇真牛逼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