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568章 底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之所以如此编制,想必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尽了大炮巨舰的摧残,一种发自军队上层的火力优先论吧。反正尽管北洋时国力凋弱,但装备的北洋陆军师是实打实的,比起后来不满员的师、无炮无马的师,不可同日而语。

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与当时各国普遍采用的12炮制炮兵营比起来火力更加凶猛不提,单就火力反应速度来看要比12炮制炮兵营尤其是当时采用3连4炮制的日本陆军要快上一倍。

这个编制的好处,在于在当时最基本的战术炮兵阵地是炮兵连级阵地,6门火炮组成的炮兵阵地需要进行水平射角调整时,绝大部分只需在原地挪动调整火炮自身的射角,尤其是管退炮大量装备北洋军后效果更加突出。

而当时日本陆军的炮兵连进行水平射角调整时,需要挪动炮兵阵地的次数是6门炮兵连的3、4倍。

此外奉系军队每个步兵团都配置一个12门制的迫击炮连的编制,每个步兵连都配置一个3挺的机枪班。

虽然现在武器数量还不够,但是想到汉阳兵工厂、兰州军械厂也开始能够生产少量火炮和量产机关枪与迫击炮的能力,每过一天,便有大批装备分发到军队,奉军和人民军的实力也就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炮兵的普及,给研究火炮的性能增加了便利,所以在火炮的装备改进上,奉军也走在了国内前列。以前炮兵部队的观测器材,主要只有炮队镜,后来精微仪测远机就普及了。

东北炮兵掌握了图上作业的无观测试射开始效力射的射击技术,以及占领遮蔽阵地的最新炮兵技术,在当时的国内是先进的。

此外还有中国那个唯一的来自皖系边防军的155毫米重榴|弹炮共24门也编为重炮团加入奉军序列,归中|央军委直辖。

张汉卿还准备在沈阳兵工厂建一条新产线,在制造现有75MM山炮的基础上试制更大口径的大炮、榴|弹炮。

需要说明的是,民国陆军师虽然参照日军的编制,但其师属炮兵在编制上则要先进的多,它的炮兵团都是标准的54门,而非日军的36门,而当时18门炮的炮兵营编制在国际上都少见的。

第568章 底气 (第2/3页)

厂在前年实现年产山炮150门,去年因为扩产升为180门,这样,近水楼台先得月,奉军十个师,都已经拥有满编的炮兵团了,而人民军也已经装备了六个师,而且其它的师则至少装备了一个炮兵营。

考虑到对各兵工厂巨大的投入,今年光沈阳兵工厂的月产能都已翻倍,尚不谈兰州、汉阳两处的兵工厂都已经开始大规模量产。按到年底还有4个月算,加上各地方杂牌部队收缴的大炮,年底前装备人民军全部师属炮兵团不再话下。

迫击炮方面,1922年辽11式80mm、150mm已经研制出来并投入生产。这种携带方便、对步兵火力支援有很大作用的重型迫击炮开了国内迫击炮大口径的先河,说明在武器研制方面,奉军已经走在各路军阀的前端。

这还不够。

阅读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