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好莱坞生活

〖非典型好莱坞生活〗

第361章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他为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并且将这个镜头分别和一盆汤、一口安放死者的棺材、一个小女孩的镜头并列剪辑在一起让观众们观看rds;。结果这些人对演员的表演大为赞赏。他们认为分别莫兹尤辛很好的表现出了饥饿,悲伤及愉悦的感情。但实际上三组镜头中,莫兹尤辛脸部表情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环境中观众会自发感受到演员传递出完全不同的心理活动。

在玛格丽特看来,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技跟那位莫兹尤辛的剪辑镜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她面无表情的表演时,与其说是她让观众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际上玛格丽特以前是看过这位女士的作品的,她在演技上面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基本上都是一个模板演下来,几十年都不待改变的。但影评人们就是吃她这一套,观众也觉得好,可谓是典型的一招鲜闯天下。

这位女士自己曾经说过她不喜欢过度表演,生怕自己的过度演绎会破坏电影,尤其是艺术电影的真实氛围。

影评人们评价于佩尔的演技强大之处往往会这么形容,“很多时候,我们在观看伊莎贝尔·于佩尔演出的电影时往往觉得她的表演并没有什么亮眼之处,但电影表现出来的效果却都很有说服力,无论是饰演楚楚可怜的女人还是变态的老太婆她都能让人接受而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

欧洲演员一直有遵守真实感的自觉性,在这里你很难找到十分外放或者是很夸张的表演方式。很多人在演绎的手法上面都非常内敛,无论是伊莎贝尔·于佩尔还是凯瑟琳·德纳芙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阿佳妮那种震撼式的演技在欧洲的常态中是种例外,可谓是少之又少,不能作为一个类别来谈。

而于佩尔的这种表演方式则是让玛格丽特想起了电影史上那个很有名的效应,来自前苏联的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

第361章 (第2/3页)

对于一个长年遭受病痛折磨、心理阴暗的要命的人来说女主角的病态心理完全算不上是什么值得人惊讶震撼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来说她还觉得这位于佩尔女士演得其实有点儿假,因为她看起来太精神病了,完全不像是一个真正的精神病!

好吧,或许这么说有些奇怪,但实际上玛格丽特对精神病的了解可不是于佩尔这种完全靠自己的想法塑造角色般的肤浅,她可是有切身的经验体会的。天知道如果不是这小妞儿的生长环境跟长辈的教导和自己极强的控制力她会变成什么样子,要知道无数个午夜梦回之间她都在那个梦世界中剖开别人的胸腔掏出心脏一刀一刀的切碎。真的要感谢她的爷爷跟奶奶,给她塑造了一个强大的道德框架又灌输了一大堆的正义观念,否则的话没准儿这家伙就成为了新一代的连环杀手了!

然而即使如此,在漫长的跟病魔奋斗的日子中也不能指望她有多么的阳光灿烂,又不是励志中的主角,总是用着一种伟大的心态看世界。

所以现在的那些表现精神病人内心的电影中也只有她的好友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的《美国精神病人》真正的让她感同身受,而伊莎贝尔·于佩尔,这位法国的国宝可没有跟一堆精神病人相处上好几个月的经历,即使演技不错,但依然跟真实性相差甚远。

阅读非典型好莱坞生活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