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

〖历代王朝更迭〗

第108章完璧归赵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蔺相如手捧着和氏璧,向后退了几步,直到退到殿中柱子处,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义正词严地对秦王说道:“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马不停蹄地将信送到赵国,交到赵王手中。赵王一时之间,难以决断,遂召集文武百官一起商议,是否应该将和氏璧献给秦国,换取秦王所许诺的那15座城池。然而朝中大臣都说道:‘众所周知,秦国本性贪婪,依仗它军事力量的强大,不把赵国放在眼中,为了诈取和氏璧,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竟然连空话和谎言都用上了,因而那用于交换的城池,也定然难以兑现。’赵国境内,上至君王,下到百姓,都能够洞悉秦王的心思,因此我赵国举国上下,都赞成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纵使是平民之间的交流和往来,都能做到言而有信,何况是秦、赵这两个一东一西的大国之间的交往呢!一块和氏璧,玩物耳,如果因为它而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是因小失大吗?在我的力劝之下,赵国终于决意答应秦王的要求。赵王为了此事,还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大礼,亲自拜送国书。大王以为,这是为何?难道是彰显我赵国是礼仪之邦吗?我赵国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尊重秦国,表示对秦王的敬意。如今我幸不辱命,一路辛苦跋涉,将和氏璧带到这里,却看不到秦国和秦王的半点礼仪。一者,大王接见大国使者,将其放在一般的宫殿,不免显得礼节怠慢;二者,大王得到璧之后,又将其传给大臣和妃嫔们看,大臣倒罢了,都是知书达理之人,可是后宫嫔妃的是何等样人,大王是知道的,此举难道不是在戏弄我吗?依照我的愚见,恐怕大王是无意补偿给赵国15座城,想要空手套白狼,对和氏璧巧取豪夺吧?无奈之下,我只能把和氏璧取回来,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誓死保全赵国的尊严!”

秦王闻言,心中一惊,依然存在侥幸心理,以为蔺相如可能是恐吓之言,做不得真。哪知蔺相如竟然真的拿着和氏璧,斜视着柱子,眼看就要撞了上去。蔺相如一死,死不足惜,但是和氏璧可是传了数百年的重宝,秦王花费了好大的心思才将其骗到赵国,万万不能叫蔺相如一怒之下,玉石俱焚。

于是,秦王立马向蔺相如妥协,一面向蔺相如道歉不止,言说是因为自己考虑失当,才让蔺相如受到怠慢;另一面,则将负责国土查核的官吏宣来,并会同文武百官,一起察看地图。秦王还不时地在地图上指点一二,意思是打算将地图所示的15座城划归赵国。其实这是对蔺相如施以缓兵之计,意图先稳定蔺相如,再徐图谋取和氏璧。

蔺相如也非等闲之辈,自然明白秦王的用意。但他也并不想和氏璧有丝毫的损坏,之前他的言辞行动,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也是缓兵之计,既然秦王已经上钩,蔺相如也索性将计就计,顺水推舟地说道:“和氏璧为绝世重宝,这是世所共知的事情,赵王出于对大王的敬意,毫不犹豫地就将和氏璧献了出来,并且在和氏璧即将离开赵国之前,赵王还斋戒了五天。所谓‘来而不往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8章完璧归赵 (第2/3页)

昭襄王的手中,秦昭襄王为了和氏璧可谓费尽心机,宝物在手,秦昭襄王笑逐颜开。此时此刻,秦国王宫之内,一片欢呼。秦王高兴之余,将和氏璧传给大臣们一一鉴赏,大臣们一饱眼福之后,又将其传给秦昭襄王的妃子看,只留下蔺相如一个人,在那里干等着。许久之后,蔺相如知道,秦王并没有以15座城池换取和氏璧的诚意。

只是此刻和氏璧在秦王手中,蔺相如既拿不回,也要不到秦王许诺的城池。但蔺相如是个坚毅且有智谋之人,他知道唯有不动声色,才能够寻求转机,否则不仅和氏璧会保不住,城池也得不到,就连自己的性命也难免会受到威胁,赵国和秦国的关系也会再次崩坏到战争的边缘。

于是,蔺相如心生一计,他走上前去对秦王说道:“启禀大王,和氏璧并不是完美无瑕的,上面还有一处瑕疵,请允许臣下为大王指证。”

秦王其实心中也在想,该怎么夺取和氏璧,而又不需要履行先前的承诺。正在徐图拖延之时,蔺相如突然说玉璧之上有瑕疵,不及多想,便将和氏璧交到了蔺相如手中。

阅读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