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

〖历代王朝更迭〗

第130章刘氏当再次受命于天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由此观之,刘钦不过相当于是品秩为千石至六百石的一个县令,从长沙王到南顿令刘钦,刘发一族真可谓是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去世,家族失去了唯一的政治支柱和经济来源,刘伯升、刘秀、刘仲兄弟,刘钦的长女刘黄,次女刘元,三女刘伯以及其母樊娴都顿时陷入食不果腹、衣不御寒的困苦境地。幸好,当时刘秀的叔父刘良家中尚有几亩薄田,还能够在这乱世之中谋求一个生存,刘秀、刘伯升兄弟从小就比较勤快懂事,刘良便顺势收养了他们。自此,刘秀变成了南阳郡舂陵县里的一名农夫。

二十年之后,刘秀已经长成一个健壮的青年,他身高七尺三寸,须眉浓美,有着大大的嘴巴,高高的鼻梁,饱满的额角。为了养活自己的母亲和几个未出嫁的妹妹,刘秀每日勤勤恳恳,对农事不松懈,但是他的长兄刘伯升却喜好侠义,收养门客,并且常常耻笑刘秀只会经营农业,还把刘秀比作高祖刘邦的兄长刘喜一样,胸无大志,混沌世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刘秀不仅善于耕种,还能够在闲暇之余找些书籍增长自己的见识和阅历。反观其兄,虽然性情刚毅,豪气冲天,却好高骛远。此外,刘秀还是一个富有经济头脑的人,年夏、秋大忙以后,刘秀便利用农闲时间,把谷物等农产品运往新野、南阳销售。古人云“人看从小、马看蹄爪”,刘秀从小就乐善好施,学会与人相亲相助,品行淳美,有君子之风,深得乡里赞誉。

王莽天凤年间,精通《尚书》的中大夫庐江人许子威,在长安的太学中开馆讲学。刘秀听说后卖了一些粮食和其他财物,与他家乡的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凑钱合买了一头驴,雇人驾驭着驴车来到京城长安,从此走上了他辉煌人生的起点。

一个伟人终究免不了俗,摆脱不了七情六欲。刘秀的发奋读书,最初并无什么大志,而是为了发达后娶南阳新野县的阴丽华为妻。

刘秀在长安求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却为他此后的人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揭竿而起,重兴汉室

刘秀的身世

结束纷乱,使天下重归平静的人是光武帝刘秀。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是高祖刘邦的第九代孙,他祖上可以追溯到景帝所生的刘发。刘发这一支传到刘秀,已经破落不堪。刘秀自负身具高祖之血脉,此生断断不能就此默默无闻。幼年的刘秀心中已经有了匡扶汉室的志向。

刘秀的父亲刘钦是个小小的南顿令,《汉书》记载说:“令、长,皆秦官也。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不满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

第130章刘氏当再次受命于天 (第2/3页)

反对他。上层社会反对王莽,因为王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百姓反对王莽,因为王莽扰乱了他们的生活。王莽坐在长安,一心批阅奏章,不知道已经天下打乱了。

王莽称帝这些年天灾不断,人祸不止,民不聊生。公元17年发生饥荒,荆州尤其严重。饿死的人太多了,百姓找不到吃的东西,就要饿死了。躺在家里是饿死,揭竿而起也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

荆州饥民将自己的命交给上天,共同推举出一位首领,大举入城抢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百姓众志成城抢劫成功。抢劫成功后,他们占据绿林山,专门抢劫官府,赈济灾民,被尊称为绿林军。后世人仰慕绿林军的行为,尊敬“绿林”二字,演化出成语“绿林好汉”。

绿林军如星星之火,顿时燎原,农民起义兴起,纷纷涌向长安。

阅读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