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

〖历代王朝更迭〗

第147章西迁长安乱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樊崇的心结一解开,攻取长安的计划便开始着手施行了。开始之时,赤眉军还受到李松、赵萌、王匡、陈牧等人的顽强狙击,首次接战不利。但是不久,长安就祸起萧墙,内乱不止。樊崇则在这期间率领赤眉军主力扫荡关中北部各县,大肆掠夺粮食、辎重和财宝。九月,率领赤眉南下的樊崇在高陵大路旁边,意外地遇到了王匡、张卬等更始叛将,他们纷纷跪下,向自己乞降,樊崇自然大喜过望。

不久,流民军数十万大军齐集长安东都门外,不久便破城而入。可惜刘玄早就望风逃遁。樊崇急忙下令,追杀刘玄斩草除根。而此时的长安城内,也已经乱作一团。士兵们到此,在宵小将领的带领下,四处奔驰。不仅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得不到保全,就连更始官署都会遭遇大难。连刘秀的养父都差点死于乱军刀下,幸好最终为将领杨音所救。在杨音的秘密帮助之下,刘良率领家眷东逃,赶到洛阳去投奔刘秀。杨音也因为立下此次功勋,在赤眉兵败之后,非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为之拜将封侯。无独有偶,天下诸侯之中,如杨音这样良心未泯之人,倒是大有人在。其中,刘玄的部下赵熹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他千里送京娘,将刘氏一门宗亲子弟的妻子、儿女、母亲等亲人悉数保全,从长安送到南阳,让刘秀大为感激。而赵熹则从此退隐江湖、不问世事。直到二十五年之后,才被刘秀所知晓,刘秀一死,汉明帝刘庄继位,赵熹变成了辅佐他的重臣,成就一代名相的伟业。

本来,以更始政权和赤眉军的相对实力而言,赤眉军要获取长安,无异于探囊取物,容易之极。但是在这之前,樊崇还必须要册立一个皇帝,同时理清各级职能部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约束流民军,让他们不至于到了千古名都长安之后,得意忘形、胡作非为。同时,也能够借此提高赤眉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此之前,隗嚣的军师方望,因拥立刘婴而被刘玄派兵剿灭身死。他的弟弟方阳逃往弘农郡,向赤眉军献降。方阳素有才智,被首领樊崇任用为谋士,参赞机务。樊崇亦是一介武夫,对于朝中各处机要及其职能,所知甚少,只能向方阳请教。方阳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当今天下诸侯政权的官职部门设置,大多数都是仿效西汉旧制。方阳将这些惯例一一向樊崇解释说明,樊崇深以为善。

针对设立皇帝事宜,方阳亦建议立刘氏宗族子弟为皇帝,名正言顺地讨伐天下群雄。六月中旬,赤眉军行军到了郑县(今陕西华县)境内,樊崇召集诸首领议事,决议向四方访求一名刘氏子孙,将其立为赤眉天子。最终赤眉人马寻到了景王刘章的后裔三人,分别是刘恭、刘茂和刘盆子。这三人的家族家道中落,从小没有必要的教育,正好能够被樊崇这等人所控制。然而,赤眉众首领们却没有料到,竟然一下就寻到了三个合乎标准的人。到底应该册立谁为皇帝,让众人颇为为难。最终,通过抓阄的方式,刘盆子被流民军奉为应命天子。

天子既然册立,刘盆子自然要开始对这些功臣们封侯拜将,其中,樊崇为御史大夫,徐宣为丞相,逄安为左大司马,谢禄为右大司马,将领中自将军杨音以下都封为列卿。当然,实权都掌握在樊崇的手中,这徐宣虽然官居丞相,不过是拜樊崇不识字所赐。

第147章西迁长安乱 (第3/3页)

”,割据一方,不再服从任何人的号令。而张卬、胡殷、廖湛三人,则迅速率领部队包围了皇宫,最终迫使刘玄仓皇逃出长安,奔赴新丰,投奔他的老丈人赵萌。

到达新丰,刘玄急忙命令王匡、陈牧、成丹来见他。陈牧、成丹等人不防刘玄设下陷阱,急忙应命来到刘玄帐下。刘玄二话不说,就命左右将这二人抓住,并问这二人,是否知道自己有罪。陈牧、成丹二人自知大势已去,遂没有多加辩驳,便被推出帐外斩首。王匡因为是主将,暂时幸免于难,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王匡知道,只要危机一过,皇帝就会对自己痛下杀手,于是,王匡迅速整合本部人马,返回长安。

此时,丞相李松带领的勤王兵赶到,偕同赵萌手下的军队,一起反攻长安。一个月之后,王匡等人败逃,刘玄重新做回更始皇帝,只是经此一役,本来就岌岌可危的更始政权,更加风雨飘摇。就连刘玄曾经发号施令的长乐宫也不能再住,刘玄只能搬到长信宫居住。

更始三年(公元25年)三月,赤眉军在蓩乡地区击败了丞相李松率领的更始军主力,全歼其部三万多人,打破了更始政权在东线的重要防线。从此以后,赤眉军一路高歌猛进,又接连攻陷湖县等更始重镇,作为自己暂时的立足之地。此时,赤眉军已经是拥兵数十万,更对更始政权的中心所在长安虎视眈眈。

阅读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