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

〖历代王朝更迭〗

第151章“黑虎掏心”之计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蜀中军队和汉军出于胶着状态之时,汉军早就着手准备的杀手锏发挥了效用。早在进攻荆门之前,汉军就了解到,川蜀将领之中,王政与大司徒任满素有嫌隙,而且王政此人也是颇有见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建武九年(公元33年)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一直在训练自己的水军,前番多次进攻荆门失败,都是因为水军上敌不过蜀中军队。经过两年的训练,汉军水兵人人磨刀霍霍,士气大胜,准备在接下来对蜀中的进军中,实现自己的功名大业。这些年,蜀中也没有闲着,势力不断壮大,刘秀在彻底地稳固后方之后,终于觉察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决意对蜀中用兵,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伟业。

其中,任命大将岑彭和来歙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伐蜀。北部可以凭借汉中、西凉、陇右等地的地形优势,只要能够突破川蜀的关卡,就能够长驱直入,直达蜀中首府益州。

经过前番几次攻伐荆门蜀中军队的失败,岑彭也从中总结以往的一些教训,开始进攻荆门。关于这一战,历史上曾被重点描述,当时公孙述的军队在三峡下游架一座横贯长江并有军事塔楼的浮桥,浮桥与长江两岸的要塞相连。

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四月末,汉的水师开始对荆门发起进攻,并借东风之助逆流而上驶向浮桥。汉军战船上面早就布置了巨大的火炬,本来蜀中军以为自己这一战应该是胜券在握的,岂料敌人竟然一者借风,二者借火,将浮桥迅速点燃,浮桥着火倒坍,溺死者数千人,蜀中军队沿江两岸的军事要塞变成孤立无援、首尾难顾的所在,猝不及防之下,蜀中军队顿时乱了手脚。汉军终于一鼓作气,打通了由荆门入蜀中的水路。然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中军队边打边退,更是在一路上尽力毁去为了东征而修筑的道路。

公孙述哪里料到,昔日为了成就统一天下的皇图霸业所修建的道路,此刻竟然成了汉军灭亡自己的捷径。幸好蜀中军队在守卫之上很有经验,才堪堪延缓了汉军的进攻。

第151章“黑虎掏心”之计 (第2/3页)

建武九年(公元33年),公孙述为了夺取出入蜀中的通道,开始从南北两路,向刘秀进军,多年战争,使得刘秀虽然实力大增,却随着战线的拉长、国土面积的扩大,力量来不及整合并比较分散,此消彼长之下,公孙述所在的蜀中极为稳固,南边蛮夷和西边羌族都比较拥护公孙述,更加上天府之国的益州自古就十分富庶,此消彼长之下,刘秀能否抵挡公孙述的进攻,还未可知。

此时,公孙述眼见刘秀已经吞并了陇右,兵锋直指蜀中,遂令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南郡太守程泛等将领率数万兵马,一路从北进击陇右,一路沿江乘竹排下江关(今四川奉节东),北麓兵马早在辅助隗嚣之时,就尝到了刘秀的厉害,因此此番也不过是佯攻。

公孙述的重点是在南路。早在数年之前,公孙述便有进取中原的心思,他认为,荆州乃天下之腹,自己坐拥蜀中,只要夺取了荆州,进可以夺取江东和中原地区,退亦可以保蜀中割据之地。果然,这么些年,公孙述勤练水兵的功夫没有白费,在水陆两军的联合夹击下,蜀中军队很快就击破了刘秀的威虏将军冯俊等部,攻克了巫县及夷陵、夷道(今湖北宜都)等地,公孙述的军队因此得以占据荆门、虎牙(此处之虎牙、荆门皆为山峰之名,虎牙山在北,荆门山在南,江水从中而过。其具体地址在今湖北宜昌东南),并横江架起了浮桥和塔楼,立攒柱堵住水道,安营扎寨以阻挡汉军的进攻。

此一役,公孙述大军初次崭露头角,让刘秀大军尝到了苦头。虽然他们进军荆州的计划却没有实现,但是却依靠荆门建立了坚固而险阻的荆门山防线,成为了西蜀南部的屏障,为以后夺取荆州等地提供了平台。此次蜀中军队之所以没有能够迅速的夺取荆州,就是因为当他们攻克荆门之后,刘秀大将岑彭率军前来,意图夺回荆门,公孙述的蜀中军队由于实力有限,只能自保,总算在敌军的多次进攻之下,守住了荆门。

阅读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