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桃花坞〗

第33章 种冬小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潜力却是无限的。只要能发挥出士兵的潜力,就算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我大唐士兵依然可以以一挡十。”

“那要如何发挥呢?如今正值大旱,百姓的粮食都不够吃,军队也仅能维持不饿。”

“其实臣有一计,可增加粮食的产量。如果陛下能迅速的推广此计,最迟明年秋天就可对突厥用兵。”

“是何等计策快快说来。”李世民一听明年秋就可以打突厥,高兴坏了,着急的催促。

“种冬小麦!”

李世民好奇问杨义:“你这个种冬小麦的法子有几成把握?别到时候种下去了,冬天一过便被冻死了。这样不但得不到粮食,还浪费了种子。”

“臣有八成把握,但需要按照臣的方法来种,如果不按照臣的方法来种,就只有两成。”

“难怪你这里开垦了那么多土地都不耕种,难道是留着种冬小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种冬小麦?”

“不错,正是种冬小麦!往年关中种粮,都是四月播种,八月收割,然后地就荒废了。

荒废的田地在冬天除了长吃麦苗的害虫外,并无他途,来年种小麦时,便会有更多的害虫出来吃麦苗。”

没有错,唐朝时是不种冬小麦的,这种现象一直到了明朝后期才开始改变。唐宋时人口基数较小,可耕种的土地宽广,虽是一亩地的产量极少,但是数量够多,也能有富余的粮食。

元朝时,耕地被蒙古人圈为牧场,汉人大量被杀,或被驱逐到长江以南方,种两季的水稻的地方。

如果朝廷控制了这些东西,在他们那里就会成了稀缺之物,价格就会上涨。那些没有实力的部落,便没有能力购买了,他们会铤而走险,抢劫那些富余的部落。

这样的话,将会造成突厥后方的混乱,久而久之,便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到有战事来临时,有的部落会不听调动,能到前线的突厥士兵就会变少了。”

李世民听了,呵呵一笑:“此计不错!那第二计呢?”

“第二计是发展自身,提升实力。”

“我大唐如今已经是兵强马壮,还怎么提升实力?”

明朝成立时,北方已经没有几个人会种地了,朱元璋费尽心思,只为找一个会种地的农民而不得。

到了明朝后期,各地的藩王圈地比元朝更厉害,更彻底。农民没有办法,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尝试着种了一些小麦。没想到小麦苗能耐得住严寒,小麦可以种完过冬就被人无意间发现了。

冬天经过翻耕的土地,被雪冻死了不少躲地里越冬的害虫,来年就能获得丰收。收了麦子之后,可再种一季,这样的话,产量就增加了一半,百姓也勉强能活。

到了清朝,朝廷政策扶持农耕,粮食连年得到丰收,冬小麦就没有得到推广的契机。直到清末民初时,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耕地逐渐变得没人耕种。

刚刚控制局面的军阀政府,为了粮食,到处发动民智,冬小麦才逐渐的出现在当局者的面前。而冬小麦大面积推广种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

第33章种冬小麦 (第2/3页)

了回去之后,父母还得向儿媳行礼问安。而且公主的私生活非常糜烂,名声特别差,此时驸马爷已经成了公主的附庸,压根就管不着她想做的事。

这哪是媳妇啊,明显就一祖宗啊!

到了贞观后期,公主越嫁越少。大唐的公主才成了抢手货,多少权贵豪门欲求公主而不得。虽然这样,但仍然不受门阀世家的待见。

杨义继续叙述:“北方草原多以牛羊肉为食,牛羊肉都是产生积气之物,吃多了会郁结不化。所以必须要喝茶,或者吃些种植的蔬菜、瓜果来助消化。

阅读桃花坞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