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坞

〖桃花坞〗

第71章 踏青诗会(二)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李世民一张一张的看了下去,时而点头称赞,时而表情严肃,捋须思考。

当看了十数张后,李世民拿起一张饶有兴趣的念了出来:“三月春意抚绿柳,芙蓉园里遇佳人。曲江池畔凰求凤,无奈却成梦中人。博陵崔安”

李世民看向虞世南:“这首诗作虽然应景,但水平一般,为何能入得了你虞大学士的法眼?”

虞世南赶紧解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世民举办这次踏青诗会,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寒门子弟一次机会。

因为他们到权贵家投行卷时,不一定能见到人。即使投了进去,猴年马月都不一定有一个结果。

这次就不同了,只要他们的文采出众,不用他们去投行卷,权贵都会找上他们。

唐初每逢科举考试前,学子都要到权贵家投行卷。行卷的内容无非是一首诗、一篇文章、或一篇策论等。

只要得到了权贵的赏识,才有被举荐去参加考科举的可能。

就连程咬金、尉迟恭这样的大老粗,也附庸风雅了一回。只是他们在朝中的名声大家都知道,去他们那投诗的人几乎没有。

程咬金见没自己什么事,半个时辰后,便跑到芳林苑找皇帝下棋了。尉迟恭也是无聊透顶,见程咬金跑了,他也跟着跑了。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十八学士和武将那里则人满为患,个个前拥后挤的,恨不得早点挤进去,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到权贵面前。

申时很快就到了。

虞世南、于志宁、房玄龄等十八学士,捧着各自收集的优秀作品,呈在李世民面前,有厚厚的一摞,足有百张。

如此一来,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会物尽其用。

李世民通过踏青诗会,也能得到想要的人才。但这个还得看权贵的操作,因为这时的考卷是不糊名的,谁考中什么都得看权贵的心情。

但是,按以往的惯例,权贵一般会优先选择权贵和名门望族的子弟居多。寒门子弟想要靠读书出人头地,还是很难的。

不过也有例外,如能得到权贵的推荐,便容易的多。所以,才有了投行卷这个不成文的规定。

在这个时代,想完全任用寒门子弟,而取代门阀、权贵是不可能的。

虞姓青年极为尴尬,对众人拱拱手:“众位,我要去作诗了,下午还得交差。”

“别啊虞兄,大家一起想,多个人如多个脑子嘛!”林姓青年忙拉住虞姓青年。

“就是就是,虞兄,咱在这将自己的诗作做出来,大家一起参详……”

随着下午的临近,这样的一幕在芙蓉园各处上演。

不管是柳树下,花丛中,还是曲江池边,时不时便看到一个或者三三两两的人,摇头晃脑的吟着诗。

一来条件不允许,二来门阀权贵对朝廷的影响太大了。如果只任用寒门子弟替代门阀权贵子弟,李家王朝有可能要步隋朝的后尘了!

所以李世民对权贵推荐的人,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犯法,任由他们走后门、拉关系。

下午未时,是交上自己诗作的时候。各个才子纷纷向着收集处走去,送出自己的佳作。

一时间,芙蓉园入口处人头攒动,被看上诗作的人,激动的四处宣扬,没被看上的则垂头叹息。

在诗作收集处,于志宁、虞世南、房玄龄等十八学士赫然在列。长孙无忌、李靖、李道宗等武将也来凑热闹。

第71章踏青诗会(二) (第2/3页)

正是王珪之子王劲直。

虞姓青年赶忙道歉:“王贤弟,我们说的不是你,是崔安那个家伙。”

“你们说谁和我有何关系?但不要带上五姓,五姓里可是有我王姓的!五姓七望出贤才,自古以来的大儒贤臣多不胜数,诗人多了去了。”

王劲直说完,重重的哼了一声后,便抚袖而去,连看都没有看这些人一眼。

阅读桃花坞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