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二十一章 追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结果曹操的五千虎豹骑顺利在长坂坡拦截拦截到了刘备军,一场大战损失惨重,连两个女儿和徐庶的母亲都被曹操掳走,就可以知道军队中带着体力不行的老弱是什么结果。

现在的刘备当然不知道自己未来还有跟郭大贤一样的遭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追击,在距离曲梁城22里外,他们总算是追上了郭大贤。

跟陈暮想的一样,郭大贤一开始不认识道路,只能从易阳城北面的洺水来判断方向,虽然古代就有通过北斗七星来判断方向的谶纬学说,特别是汉代十分流行,很多经学家也是著名的谶纬学家,如诸葛亮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但指望一帮农民军会看星象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找准了方向之后郭大贤本来也可以找到官道的位置。但可惜他不敢走官道,怕身后有追兵,只能沿着洺水继续前进,行进速度可以说相当缓慢。

当刘备在距离郭大贤部约二里外看到他们的时候,就看到连绵数里的长龙沿着河岸边龟速前进,黄巾军扶老携幼,打起火把,慢吞吞地在往曲梁方向逃。

粗略看去,最少有七八千人以上。易阳城破之后,只有少数人慌不择路地跑散了,大部分人被郭大贤聚拢起来,组成了这支队伍。

在队伍的最前方,郭大贤骑在高头大马上不断回头催促着部下走快一些,完全没有意识到身后有人。

“大哥,郭大贤。”

关羽视力极佳,一眼看到了远处马上的那个身影。

不过七八千人就他一个人骑马,而且还是走在队伍最前面,想不显眼都不行。

古代很多起义军都是携家带口造反,一万青壮里,最少有一两万家眷。

黄巾军的构造也是如此,由于这两年各地都有灾难,年景不好,很多老人和妇女都饿死了,剩下大量有劳动力的中年人和青年。

这些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跟着太平道一起造反。

这其中青年人还好,可中年人到四十岁以后就体力下降严重,耐力也远不如年轻人,便造成了这个局面。

最典型的例子像刘备当年从新野逃去荆州时,在当阳长坂坡那场兵败,就是因为刘备带来十多万老弱妇孺以及很多粮草辎重,每天才走10里路,行动十分迟缓。而曹操则派出了轻骑追杀,一昼夜行三百里,比刘备的速度快了30倍。

张飞纳闷道:“既然郭大贤有马,为什么不独自去曲梁报信呢?”

刘备笑道:“他哪里敢,黄巾兵本就缺马,只有少数将领有马骑,易阳陷落之后,城里拢共数百匹马全落在了我们手里。单他一人独自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十一章 追击 (第2/3页)

从易阳城撤出来,到刘备部队开始追击,中间有了四刻钟,接近一个小时的时差,但他们居然也才走了8里路,也就是差不多3公里路程。

也许有人奇怪,就算路况再不好,这速度也太慢了吧,跟普通人散步没什么区别了。

实际上倒不是因为郭大贤不想加快脚步逃命,而是黄巾军的人员组成问题。

别看易阳城有两万黄巾,但青壮未必有那么多。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