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十二章 剥夺曹操的未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这种办法虽然进展会十分缓慢,但却极为有效。

如果真按这个战略实施,温水煮蛙,中华大地在那个困难年代,四处需要盟友,还真有可能步步忍让,最后被倭寇慢慢侵吞。

包括著名战略家蒋百里将军也认为“中国与日本,不惧鲸吞,乃怕蚕食。”

结果倭寇的人心不死蛇吞象,硬要学小胡子搞什么闪电战,想要在三月之内灭亡我大华夏,推翻了蚕食的计策,撕开虚伪的面具,露出了凶残的真面目。

此战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倭寇虽打赢了淞沪会战,获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但却没有赢了整个战争。

早就剥夺了他的未来!

郭嘉摆摆手苦笑道:“这不是我的功劳,若非陈子归,我也没有想到远在洛阳的伯安公,还能发挥出如此大的作用,这是我的疏忽呀。”

程昱也拱手向曹操致歉道:“明公,此昱之罪也。若非昱,明公也不会因此出差错,险些将兖州基业毁于一旦。”

陈宫也道:“此事宫也有罪,失察之罪。”

“好了好了,大家都不用争责了,你们只是出计者,采纳不采纳是由我决定,既然是我选择的,那便是我的过错呀,此事到此为止吧。”

曹操摆摆手,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淞沪会战虽然输了,可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将大量人力物力撤到后方,然后以极大的战略纵深,硬生生地将倭寇拖入了战争的泥潭,陷入了伟人最了不起的大战略《持久战》!

这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

如今,曹操麾下虽有不少战术乃至心理人才,可没有一位顶尖战略家帮他谋划未来该怎么做,因而一步被动,步步被动。

没有了战略家帮他,就没有了未来!

陈暮。

早在洛阳将荀彧招来尚书台,就埋下的伏笔。

二荀一个顶尖战术大师,一个顶尖战略家,为什么陈暮更看重荀彧,而不是很在意荀攸的去留?

就是因为一时的战术得失并不重要,战术可能会失败,但只要战略赢了就行。

因为有时候打了胜仗,并不代表就获得了胜利。

像后世倭寇入侵时,最早的战略是鼓吹什么亚洲共荣,中日一家亲等等方针,表面说是友好,实际却是在慢慢蚕食我中华大地。

这个举动让几位谋士还是很舒心的,这也是曹操的魅力所在。

不过曹操肯定不知道一件事情。

那就是若论起把控人心,郭嘉必然是当世第一,且素有战术奇谋,有阴诡之道。论起行军打仗,出谋划策,程昱也是文武双全,上马可领兵,下马可安民。而陈宫亦是位战术高手,给吕布献计,差点活捉曹操。

但论起战略谋划,这几个人的眼光就差了许多,不能跟荀彧比较。

如果是荀彧在的话,早在程昱提出屠县以震慑陶谦的时候,估计就已经想到了洛阳那边的反应,从而对曹操进行劝阻。

前者就要像陶谦一样被刘备攻打,后者生不如死。

因此陈暮过来,其实不是在制止曹操做违背刘备价值观的事情,而是在制止他不要屠杀平民百姓,以免触怒了刘虞。

青州一道《讨董记》能让曹操声名鹊起,也能一道《屠城记》,让他遗臭万年。

再加上刘虞的呵斥,届时曹操没有了大义名分,瞬间就变成丧家之犬,除了与陶谦袁绍袁术这些人结盟以外,估计中原之地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处。

想到这里,曹操亦是感觉到后怕不已,连声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险些铸成大错矣,多亏奉孝提醒呀。”

因为整个三国之中,贾诩、沮授、荀彧三人,是最了解一名正统皇帝能给一名诸侯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贾诩最早提出“奉国家以征天下”,紧接着是沮授“挟天子而令诸侯,稸士马以讨不庭”,最后才是荀彧“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

三人都以极为长远的战略眼光,必然清楚现在的时局有什么不同之处。

但如今陈暮早就已经从曹操那诓来了荀彧,从袁绍那搞来了沮授,连贾诩也在对青州的观望之中,所以包括袁绍在内,这些人阵营之中,居然没有一位顶尖的战略家,不能为各路诸侯指明前进的道路。

这就是陈暮最大的阴谋。

第十二章 剥夺曹操的未来 (第3/3页)

,那刘虞就会一道诏书下来,罢免他这个兖州牧。

到时候怎么办?

学袁绍刘焉陶谦袁术等人自立为王?

还是乖乖交出自己的权力?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