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三十四章 学宫的最后一天(2)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难道你在质疑张公制定的律法不成?”

“但法律本就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东西,如果一成不变的话,怎么能顺应当下?”

学生们竟然争吵起来。

见到这个情形,应劭略微尴尬,咳嗽几声才停止了这种局面。

法学毕竟不是一门死板的学问,需要灵活运用,所以课堂上发生争吵也是经常的事情。

如今汉末大变革,很多世家子弟到处投奔明主,青州作为如今蒸蒸日上的大势力,自然有很多家族前来投奔。

郭氏就有不少族人在青州法律界,包括现在法学院有两名博士姓郭,其中一人还兼职州院左院长,担任吴恭的副手,有郭氏晚辈在法学院学习并不稀奇。

“嗯。”

陈暮赞赏地点点头道:“你刚刚说得很好,法律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族曾叔祖。”

“郭嘉和郭图呢?”

“图为族叔族,嘉为族叔。”

郭兴老老实实答道。

公房先生就是郭禧,郭嘉一门七廷尉,在法律界地位堪比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不错。”

中年男人高声道:“偷盗先帝庙前供奉之物,与偷盗天子御物的罪名一致,这是写在律法之中的东西,自然要依存法律进行实施,不能因为文帝下令判处灭族之罪,张释之就遵从,这也是我们学法之人的所追求的极致。”

“我认为张释之的判决与文帝的判决都不行。”

就在这时,有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就看到不远处一青年缓缓而来,老师与学生们都连忙站起,向他行礼:“宫长!”

但在陈暮面前这样的话,就显得课堂纪律乱糟糟的,他主管的就是学风,如果因此给了处分,应劭也会比较难堪。

不过陈暮倒没有在意,只是微笑地看着那个质疑张释之的学生问道:“你叫什么?”

那人只有十六七岁,见陈暮询问,连忙站起来道:“学生郭兴。”

“哦?”

陈暮饶有兴趣地道:“公房先生是你?”

“但那是高祖的玉环,乃是御物。”

又有人反驳。

“御物也是死物,我之前就觉得张公制定的律法还是过于严苛。”

“可若是不严苛,总有刁民犯法,律法应以震慑宵小,不能让他们有非分之想。”

“但罪也太重了,只是盗窃二两金就弃市,可谓苛政矣。”

“嗯。”

陈暮笑了笑:“仲远的律学授得很好嘛。”

那中年男人叫应劭,自仲远,原来是泰山郡守,历史上他因为曹嵩的事情跑去了袁绍,今年在袁绍那病死。

但如今因为曹嵩一直没有离开过青州,自然就不会出事,去岁得了病,来青州治病,感受到这里的不同之后,决心辞官,来青州法学院担任博士,成为了一名法学老师。

应劭之前虽然是一名太守,但他对法学一直有研究,在他写的《汉官仪》当中,就有对法律的很多感悟,包括他刚才举例,也是写在《汉官仪》里。

中年男人循循善诱地提问。

这是记载在史书里的真实案例,作为学法的人,更需要架设法律与皇权之间的平衡。

“张释之的判决!”

几乎所有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回答。

张释之是前汉大法学家,如今大汉很多法学世家在制定法律时,都会参考他制定的律法,在法学中有极高的地位,作为法学生,他们自然更奉行张释之。

“宫长刚才说张释之和文帝的判决都不行,为何?”

应劭没有理会陈暮的恭维,而是发声询问。

陈暮沉吟道:“诸位,大家认为,一条人命重要,还是一件玉环重要?”

“当然是人命。”

有人马上说道:“人命是活物,玉环是死物,怎么能相提并论?”

第三十四章 学宫的最后一天(2) (第2/3页)

处来的案件公文。

院中景色宜人,穿过前厅拱门之后,就能看到在不远处一座宫殿外的草坪上,一名中年男人正在给班上四十多名学生讲课。

法学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课程,所以上课不是按部就班地讲学,需要大家一起讨论。

“文帝时有人盗窃了高祖庙前供奉的玉环被捉住了,文帝听说高祖庙被盗,十分生气,命令张释之严惩。张释之按照法律,判处那人死刑。文帝却要求张释之判处灭族之罪,大家说说,此案是应该按照张释之的判决,还是文帝的判决?”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