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陈暮惊讶道:“没想到老翁竟然记得如此清楚?”

老者抚须笑道:“三韩虽为蛮夷之地,但亦常与辽东汉人打交道,让我们知道今夕是何年。且祖上传有书籍,代代相传,自然清楚。”

这是陈暮没想到的,他还以为三韩是原始社会呢。

不过倒是他孤陋寡闻了,《三国志》记载,弁韩与辰韩语言、穿着、风俗都与秦人无异,且已经是完整的农耕文明,种田、养蚕、织造、冶炼样样精通,典型的中原人风格,虽然技术还处于秦朝技术,比较落后,但秦汉之间属于一脉相承,总体差异还是不大。

陈暮听到他的话,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轻声说道:“既然为齐民,那就是同宗同源之本也,如今青州齐国故地,亦有大量卢姓,乃为尔等同族,难道在老翁眼中,我们都非周朝子孙否?”

“呵呵。”

陈暮笑了笑,说道:“卢姓出自姜姓,乃太公望之后。如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禾指着村口方向。

此地是个月牙湾,天然的避风港口。

船坞在西山,百姓村庄在南面以及东山沿岸,村口的位置就在月牙湾中心。

几个村民壮着胆子,在一名约六旬上下的老者的带领下走过来。

这里是军事基地,周围都建有栅栏,门口有士兵守卫,他们被拦在了基地外,也不敢喊,只能远远地看着。

“额......”

老者一时迟疑,犹豫片刻,说道:“自然是。”

“既是同宗,难道老翁不愿远迎否?”

陈暮又问道。

老者只能无奈道:“自当远迎。”

屋子是典型的汉代建筑,外有庭院,内由石柱垫高,木质地板,左右推拉的移动门,众人进了院子,一行人脱鞋进屋,跪坐席上。

等大家都坐好后,老者就又问道:“上使能告诉我缘由了吗?”

秦人性格这么直的吗?

陈暮在心里腹诽,脸上却笑吟吟地道:“我想问老翁一句话,不知在此地住地习惯否,听说你们这叫莫卢国,我记得齐国亦有卢国封地。”

老者骄傲道:“不错,我们莫卢国之人便是从齐国卢邑而来,族人原本姓高,祖先为祖望卢公,受封于卢国,因而子孙皆姓卢。卢国灭亡之后,我们便为齐民,秦朝灭齐,我们坐船迁徙至此,繁衍生息,已有四百余年。”

“让他们进来吧。”

陈暮目光含笑。

很快老者与几名村民就顺利进入船坞内。

老者瞥见远处上千吨重的大船正在缓缓驶入港口,心中恐惧,还是强装镇定,双手相叠,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两根大拇指竖起来,弯腰行礼道:“见过上使。”

他的发音稍稍怪异,但基本能够听懂,而且这个行礼手势也很有意思,左手扣右手,指尖朝上,属于标准的秦礼。

马韩政权的组成是由箕氏带领的殷商遗民,再加上一部分濊、貊等少数民族组成,语言及风俗习惯跟秦末时期跑来的弁韩人与辰韩人大相径庭。

他们的组织结构松散,以部落为形式,尊辰王为主,其它城邦自有城主,大一点的城池首领名叫臣智,小一点的叫做邑借。

如果把三韩地区看作是大汉的三个郡国的话,那么马韩、弁韩、辰韩的首领就是郡守,底下各地城邦,臣智可以看做县令,邑借则可以理解为乡长,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一行人往船坞方向走,张桥简单地说了一下此地的情况,远处村庄早就注意到了这边,村落里的百姓纷纷出来观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外来人。

“四将军,那人就是此地村老。”

到汉时这个礼仪有些许变化,大拇指不再向上竖起,改为向下,且行礼时要弯腰齐眉。

陈暮用汉礼回了一礼,同样用古秦语回答道:“见过老翁。”

老者起身之后,直截了当地问道:“上使地位尊贵,不知来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有何贵干?”

“此地风大,不如屋内请坐。”

陈暮笑了笑,没有回答,指着不远处的船坞院落示意老者进门再谈。

第六十九章 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第2/3页)

们的君主辰王姓“箕”,是箕子的后代。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受封于箕,与比干、微子并列为殷末三仁,被孔子推崇。

武王伐纣之后,箕子在避祸辽东,于朝鲜半岛,如今的乐浪郡,后世的朝鲜平壤一带,建立箕氏朝鲜。

西汉时期,有燕人卫满前来投奔,最终驱除了箕氏,建立卫氏朝鲜。箕氏则只能南下,逃入了后世的韩国,建立了马韩政权。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