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就在此时,钟繇站出来说道。

刘虞今天开朝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探讨一下最近天下大势,看看大家有什么主意没有。

像这样的朝会,经常会召开。反正朝廷的权力被浓缩在了司隶,还不如多开点会。

听到钟繇的话,刘虞顿时来了兴趣,忙说道:“尚书令以为,现在是出兵关中的好时机吗?”

钟繇说道:“那倒不是,只是今天早晨尚书台接到关中发来的情报,段煨遭到李傕郭汜攻打,虽将二人击退,然必心中畏惧,或可招安于朝廷,加以笼络,引为关中门户。”

“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天下虽然叛乱无数,可依旧是很多世家承认的旗帜,朝廷稳定下来,广发征辟,前来的世家自然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这些大家族的很多长辈,都会在朝廷担任各类官职,如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现在就是河南尹,董昭之前是袁绍的谋士,被排挤离开,跑到了洛阳,被朝廷征辟为议郎。荀爽的侄子荀悦担任侍中,孔融现在是太中大夫等等。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世家的长辈都在洛阳,而年轻小辈,却在青州泰山学宫。

倒不是这些世家在玩什么狡兔三窟,而是青州现在教育行业实在是太发达,纸张印刷术的出现让各大世家视如珍宝,将晚辈蜂拥送入青州接受教育,如陈群兄弟就是在青州读的书,毕业之后就跟着父辈来了洛阳。

因此现在整个大汉的很多世家大族,都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画面。

“李傕郭汜为何去攻打段煨?”

刘虞纳闷不已。

杨彪想了想道:“此二贼争夺关中,互相攻伐,然而段煨屯兵华阴,二贼恐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因而先攻之?”

“不错。”

钟繇点点头:“我也是这般作想,此次段煨虽击退二贼,然终难自保,若能诏安,则关中可定。”

关羽马上说道:“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知云长忠勇,然此事还是得从长计议。”

刘虞摆摆手。

他也知道河北的问题,不是现在的洛阳小朝廷能解决的事情,一切还是得配合刘备才行。

“袁绍虽难以平定,然关中却可以观望一番形势。”

那就是长辈集中在洛阳,晚辈集中在临淄。

如今朝堂上熙熙攘攘,大小群臣三十四人,虽然都是一群糟老头子,像陈群这样的年轻人只是少数,可他们在名义上,依旧是整个大汉最高的权力阶层。

刘虞高坐主位,环顾一圈之后,沉声说道:“诸卿,如今天下有变,关中群寇肆掠,川蜀宗室妄立为帝,南方袁术不服王化,袁绍臣而复叛,诸位以为该如何?”

跟刘备目前只想着对付大敌袁绍不同,作为中央朝廷,想的肯定是整个天下。

目前天下乱象丛生,关中,西蜀,河北,淮南到处都是叛乱。

整体来说,整个洛阳朝廷,都在向着官员老龄化的方向发展,年轻人并不多。

不过这两年情况已经好不少,当初从长安回来的时候,基本都是一群糟老头子,即便是士孙瑞,都快五十岁了。

而现在好歹有那么些年轻人,不至于面上太难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洛阳朝廷确立之后,很多世家开始往司隶迁移投奔,比如陈纪陈群父子、司马家、荀家、郭家、董家、杨家、王家、赵家、孔家等等,颍川、南阳、汝南、河内、关中很多大家族,都在向司隶迁徙,受朝廷的征辟,在洛阳出仕。

历史上曹操迎献帝之后,迁都许昌,也是一样。

各路大诸侯不多说,单说无数如狼似虎的山匪路霸,宗贼强盗,就给各地治安造成很大困扰。

刘虞朝廷表面上有几个诸侯臣服,但实际上很难插手管理,除了河内、河南以及颍川以外,刘虞的政令几乎难以出司隶,因此他现在迫切需要收复一些地盘势力,维护中央权威。

杨彪沉声说道:“陛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袁绍,若能解决袁绍,则河北可定,得河北方能得天下,届时再出兵淮南,收复关东,关中川蜀之地,便不足虑也。”

“唉,可是平定袁绍,遥遥无期。”

刘虞摇摇头:“我已老迈不堪,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恢复大汉江山,将政还于章帝子孙。”

第一百章 朝廷的政策 (第2/3页)

袁术扣留。马日磾忧愤而死,但年纪比马日磾还大近三十岁的赵岐身体却不错,辗转到了荆州,庇托于刘表麾下,活到了建安六年,也就是201年,90多岁才去世。

老头身子骨健朗,在党人中威望极高。冀州党人之所以愿意臣服于洛阳朝廷,很大原因就是在于洛阳朝廷对待党人的态度不错,像赵岐这样资历的老党人还能位居高官,因而愿意投奔。

三公九卿安坐。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三独做御史中丞桓典,尚书令钟繇,司隶校尉宣璠,前将军关羽。再下面则有诸多议郎、尚书、郎中、大夫等,年纪有大有小,小的不过二十多岁,大的有四五十岁。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