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听闻关羽询问自己是否有对策,陈暮胸有成竹地笑道:“二哥莫忘了?我青州水师天下无敌!”

“哦?”

关羽纳闷道:“你是打算用船?”

陈暮点点头:“不错,小平津尚有楼船,可以调三艘过来,自大河驶入沾水,再由我们挖建的水渠进入洹河,等到安阳城外的时候,抛下船锚,用弓箭将两岸运送粮草的人射散,然后剪断绳索,捣毁辘轳车,让他们无法运粮。”

这一招还是跟关羽学的,水淹七军的时候,关羽就开着大船在洪水里围堵了土山上的于禁庞德,于禁庞德他们在山上,关羽就在船上用箭射他们,最后逼迫于禁投降,生擒庞德。

一边派人向怀县的钟繇传信,让他从小平津渡口调三艘楼船过来,一边让赵云安排屯田兵立即开赴沾水,扩充水渠。

今年冬季因为过于寒冷,所以没有种冬麦,而是打算早春种植春麦,这样到夏天还能种一次粟,勉强两熟,因此现在屯田兵都无事可做。

之前说过,所谓的屯田兵,其实跟农奴没什么区别。让他们种地,除了保障他们日常生活以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过没办法,人生天地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攻城战嘛,本来就是双方斗智斗勇,你死我活。

《墨经》当中有一篇文章叫《公输》,就是墨子和公输班利用攻城器械与守城器械互相对垒的故事。

你来我往,才能体现双方智慧......哪怕陈暮根本不想再在安阳浪费什么时间。

确定了计策,当下陈暮也是马上进行安排。

袁谭只是试验一下这个办法能不能奏效,如果奏效的话,以冀州的实力,很快再造个几十架辘轳车并不难。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洛阳军来说,其实刻不容缓,必须要尽快解决。

还是低估了古人的智慧呀。

陈暮在心里叹气。

曹操的这个计策确实好用,直接让安阳变成一处孤城。

关羽听罢思索片刻,说道:“楼船庞大,那水渠恐怕不能行。”

“所以又要开始挖渠了。”

陈暮敲了敲脑门,也是颇为头痛。

汉代楼船非常发达,光武帝时期就有马援率领两千楼船南征的记载。

然而之前挖的水渠显然无法让那么大的楼船通过,只能扩建。

正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华夏历史千百年来,那么多名垂千古的顶级智者,也未尝没有失败过。

所以面对这次困难,陈暮并没有灰心,而是积极寻求对策。

思来想去,他倒也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

人家有张良计,他自然也有过墙梯。

但陈暮却忘了,曹操在使用这个计策的时候,他的大军在邺城周围,是有绝对实力可以保证的。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将邺城包围,邺城被袁氏修建得非常巨大,曹军不能面面俱到,夜晚的时候,城外的运粮车队依旧可以从其它的城门进入。

因此曹操才利用漳水将邺城淹没,让车队无法通行。如果城外有人利用辘轳车往城里运粮,以曹操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易击溃。

而陈暮却不行,洛阳军队兵力本来就比对面少,且洹水被他们灌得波涛不绝,他们无法渡河骚扰河对面的袁谭。

所以由于地理环境、兵力相差等各种情况不同,同样的计策,最后也是造成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陈暮根据斥候侦查到的情报计算出了袁军每二十四小时可以运送的粮草数目。

这个数量其实并不多,根据《居延汉简》记载,汉代一个士兵平均每个月的口粮大概在三石三斗左右,也就是平均每人13汉斤粮食。

城内有近四万人,一个月要消耗十三万石。

每天运两千多石,一个月顶多七八万石,根本不可能让士兵吃饱。

但问题是这还只是开始。

曹操水淹邺城,造成的结果就是让邺城三个月无法往城内运送粮草,城里的人饿死一半。

而陈暮水淹安阳,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家利用定滑轮装置往城里运粮。

一个计策完美成功,一个让人找到破绽轻松破解。

颇有点画虎类犬,东施效颦的味道。

不过世事本来就难预料,如果什么事情都算无遗策,那就不是人了,那成神了。

第一百五十章 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第2/3页)

在往城里运粮。”

“辘轳车?”

关羽脸色顿时凝重起来,问道:“可运多少粮草?”

“一昼夜可运两千余石。”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