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汉桓帝和汉康帝不就是这样上位的嘛?

但可惜他是中山王刘胜的子孙,不是光武帝刘秀的子孙,这是刘备唯一的硬伤。

所以朝廷这帮大臣,自然就得为汉室江山做考虑,刘虞已经六十多岁,又没有儿子,活不了几年。

正如后世经典电影《黑社会》里,大D要搞新和联胜,立即就会被所有人针对一样。

刘虞杨彪他们希望的是延续刘秀的江山,而不是想再弄出一个新汉朝来。

刘虞左右看看,缓缓开口说道:“卫将军和少府马上就要进京了,此事,确定要这么做吗?”

杨彪苦笑道:“陛下,不得不为之尔。”

“唉。”

另外几人都叹了口气。

关于这件事情,他们之前就已经开来很多次会讨论了,可是不管是天子还是几人,都一直犹豫不决。

因此这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郭子仪被罢官,李光弼不敢入朝,都是明证。

就连岳飞狄青这样忠心耿耿的臣子都被中央朝廷那么迫害,更何况刘备这样的刘姓宗室。

还是那句话,屁股决定了脑袋。

如果刘备是光武帝刘秀的后代,或许他们还不会那么忌惮,甚至还会考虑把天子之位交到他的手上。

毕竟只要是光武一脉,这乱世本就能者居之,谁当皇帝不是当?

哪怕之前闹过上书弹奏的风波,但其实也就是确定敲打敲打一下而已,并不敢真闹大。

说到底,一是现在朝廷手里没太多的兵力,手中没兵权底气不足。二是他们这些人,都欠刘备的,真要夺刘备的权,难免有忘恩负义的嫌疑。

当年董卓之乱,他们这些人全都被掳去长安。袁绍等关东军诸侯纷纷离开,只有刘备孙坚曹操等少数人继续追击,最终通过数次战争,再加上内部策反吕布,杀死董卓,勉强将满朝公卿救回去。

到洛阳之后,整个洛阳都是一穷二白,原本沃野千里的洛阳盆地无数土地无人耕种,千里孤坟遍地,堂堂一个大汉帝国首都,曾经人口百万,现在却只有不到万人,凄惨又可怜。

同样是刘备陈暮他们帮原本洛阳百姓回归家乡,迁移黔首,奉养公卿,还派遣士兵保护洛阳,帮助朝廷将秩序建起来,可以说没有刘备他们,现在他们尸体都凉了。

士孙瑞跟他们比起来,还差来一个辈分,之前还曾经只是淳于嘉王允等人策划除去董卓时的执行者。但现在也已经五十多,在朱儁马日磾等人去世之后,已经开始进入最高决策群里。

四人以及刘虞,目前是老臣派最核心的五个人,刘虞穿着天子服跪坐在主位上,右手边依次坐着太尉杨彪,司徒赵温,左手边则孙司空种拂,太常士孙瑞。

几人当中,最年轻的是士孙瑞,刚满五十不久。其次是杨彪,五十七岁,赵温六十二岁,刘虞六十三岁,种拂七十一岁。

在后世这些人也就到刚刚退休的年纪,但在汉代,可以说黄土已经埋来半边身子,随时都会病死。

去岁和前岁的冬天,因为体质越来越弱,刘虞和种拂都生病了,刘虞还好一点,种拂到现在才康复没多久,偶尔小声剧烈咳嗽几句,白花花的胡子乱颤,都要担心他会不会随时病倒下来。

按理来说,一个破落的朝廷,遇到刘备这样的忠臣,怎么样也该感恩戴德才对。

像唐朝安史之乱后,李亨碰上李光弼和郭子仪,简直是烧了高香,两个都封郡王,恨不得把这两个祖宗给供起来。

然而等安史之乱平定之后看朝廷对二人的态度也该明白,为什么刘虞他们也要着手削刘备兵权的问题。

依旧是封建王朝的通病,乱世的时候可以重用你,等太平一点了,权力必须收归中央。

你一个地方军头,还掌握着极大的权力,朝廷怎么可能不会忌惮?

第二百四十五章 封王 (第2/3页)

置出现了空缺,原来朱儁是太尉,现在杨彪迁为太尉,赵温改为司徒,种拂老头子也已经七十多了,身体不好,但强撑着担任司空。

卫尉周忠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尉,因此本来是要迁太常的,但因为他比较尊敬士孙瑞的为人,所以大力举荐士孙瑞,士孙瑞便成为了九卿之首太常。

刘虞让周忠担任光禄勋,廷尉鲁旭迁为太仆,王邑为大司农,宗正刘艾不变,大鸿胪为徐璆,卫尉田邠,廷尉张义,这样再加上少府陈暮,三公九卿,好歹勉强凑了一个班子。

不过最核心的,还是从长安回来互相扶持的那几名老人,杨彪、赵温、种拂再加上士孙瑞。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