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而如今的吏治院要经过实际调查,确认这个人很孝顺,且左邻右舍,同僚百姓有口皆碑,才会把这个人真实的道德水准写入进去。

要想得到优茂评选,能力、品德、政绩缺一不可,有了这个评选对于未来仕途有非常大的帮助。

只不过德治归德治,刘备坐在台上看着殿内逐渐开始堆积如山的各种卷宗,眼皮子就开始狂跳,不自觉地看向不远处如老僧坐定,头都不抬,仿佛已经打瞌睡了的四弟陈暮,眼神当中流露出一种“四弟救我”的感觉。

可惜陈暮像是完全没看到,根本不搭理这茬。

开玩笑,处理政务很累的。

就差兼职少府的陈暮没有给刘备找事做了。

光三公九卿汇报工作就已经过去了一个上午,刘备左右看看,总算是等到了众人把工作汇报完,眼巴巴地看着皇帝,等待着天子做出批示。

好不容易等大家说完后,刘备顾左右而言它道:“今年大家的工作进展都很不错,不知不觉已经到午后了,不如先在宫中吃了饭,午后再谈国事。”

杨彪站出来道:“陛下,这些事情都是国家大事,需要迅速做出批示。那些贪官污吏还被羁押着,如果不能迅速处理的话,定制罪名的话,恐怕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国家大事,本来就该你这个皇帝过问,不能啥事都指望我呀。

然而还没完。

司空种拂也跳了出来说道:“陛下,今年民院统筹户籍人口,全国新增人员.......还有将作监今年.......”

又是一大堆工作报告和卷宗。

然后执掌祭祀和教化的太常士孙瑞又站出来将今年在各地推行的州学、郡学、县学进度向刘备汇报,同时建议加紧从泰山学宫抽调老师,重新组建太学。

吏治院的吏员同样抬着一大堆人事卷宗送上来,这些都是已经统筹过的官员,而且都是临淄的官员。这是因为临淄是青州政务台的驻地,钟繇如今为青州牧,执掌政务台,涉及全青州的官吏、民生、治安以及经济农业等等问题,全都由政务台解决。

当初陈暮主持政务台,后来是荀彧,两人先后主政,给青州留下了一个高效率和极度精简干练的机构,朝廷要评选官吏优劣,临淄大小吏治院立即行动起来,在政务台的高效运转之下,短短数月时间,就完成了优劣评选。

临淄城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五十万,按照一比五十左右的官民比例,包括各院的低级办事员以及小吏在内,大小公务员能够达到一万多人。毕竟是青州治所,官吏比地方上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人的资料现在全都放进了薄薄的一张统计表里,内容很简单,姓名、年龄、出生年月、民族、学历、官职,然后是吏治院对其政绩以及风评、能力给予的评价等等。

青州是最早实行把德治实际到填表当中的地方,以前的汉朝德治,往往都是听说这个人很孝顺很有才干,于是州郡府就把这个人推为孝廉和茂才。

因为如今大汉几乎五成以上的官吏都出自泰山学宫,导致天下学子纷纷涌入青州,前往学宫求学。

青州路途遥远不说,人才也大量跑到山东去,这对于各地来说不是件好事。

因此尽快落实太学,同时发展州学、郡学、县学乃至于乡学,进行普及化教育,提高优秀人才的知识储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最后又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计划书,堆满了大殿。

紧接着光禄勋司马防又上来报告了今年都察院的工作,卫尉孙坚报告了尉院的工作,廷尉张义报告了大理院的工作,太仆鲁旭报告了交通院的工作,大司农王邑报告了农业发展的进度,宗正刘艾,大鸿胪徐璆,司隶校尉宣璠等等。

第三十九章 陈丞相 (第2/3页)

监察院有权力罢黜官员,而司徒执掌吏院,吏院不能罢黜官员,却能够掌管官员升迁。

所以如果皇帝选人不明,在某种情况下,若是太尉和司徒联合起来,几乎想让谁丢官就丢官,想让谁升官就升官,权力还是非常大。

司徒赵温也站出来道:“启奏陛下,今年年初九品改制,以前不列入官吏的无数吏员亦被算入官吏当中,吏院今年原本是打算计划根据官员的道德水准、精干能力以及地方政绩,列出上品优茂,中品良等,下品及格,末品差劣四个等级,奈何官员增多,光统筹官吏名录,就花了大量时间。如今才刚刚将大汉目前官吏数目整理出来,总计是十九万六千八百七十二人,预计明年泰山学宫毕业之后,青州政务台再次举行官吏考核,人数应该会突破二十万。其中吏院也已经统筹出一部分官员的优劣,目前主要是青州临淄城中的官吏,有优茂者二千八百四十二人,良品者六千五百三十九人,及格者二千六百七十六人,差劣者三人,还请陛下阅览。”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