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三国之谋伐〗

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对策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陈暮坐在刘备下手的一张蒲席上,将公文递给王植示意他呈递上去,微笑着说道:“马氏盛于西凉,西凉人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忠君思想观念淡薄,想独立做军阀,也是理所当然。”

刘备来了兴趣,问道:“四弟向来主张透过细节观察本质,看来对于此事早已经分析过了,不妨说说为何马腾在洛阳,马超还是想要造反?”

“原因很简单。”

陈暮笑着说道:“马腾是想拥兵自固。”

“拥兵自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后是南北朝数百年,唐朝看似大一统,但也就前期统一,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纷纷割据自立,中央朝廷政令一纸空文。

五代十国和两宋就不用多说,就没统一过。一直到元明清,才出现三个大一统王朝,不再有长时间的割据。

所以一旦中央朝廷的军事实力不足,出现朝廷难以掌控地方,各路军阀四处割据的局面,那么分裂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而面对刘备的不满,陈暮倒是没必要跟着他不满,只是说道:“大哥也不必为此恼怒,我招马腾孙坚进京,就是早已经知道他们的想法,有了对策。”

刘备转怒为喜道:“我就知道四弟早有谋略,快快说来。”

秦朝破六国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格局。又经过大汉四百年奠基,大一统的共识早已经深入人心。

几百年下来,除了经常嚷嚷燕人张翼德在此的张飞以外,其余七国旧地,已很少如此自称。

因此在当时的汉人看来,统一是趋势,搞分裂不可取。

然而陈暮倒是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谈秦朝统一之前,单说统一之后,也是分多合少。

除了四百年大汉以外,三国分裂了百多年,晋朝短暂统一,没多久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不管曹操同不同意,他都已经决定接受陆议的建议,离开豫州这个是非之地。

如果曹操同意最好,大家和平交接,不至于内斗出现刀兵之事。

不同意,他就一路打到丹阳,以武力占据扬州。

陆议说得没错,孙氏在江东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有长江天险,内有周鲁陆等豪族相助,得江东便有百年基业。

这对于志在天下的孙策来说,确实是一个首选之地。

“不错。”

“当年始皇派屠睢领五十万大军征讨百越,屠睢中伏身亡,赵佗任嚣接任,一统岭南。后来天下大乱,二人割据一方,自立一国,马腾韩遂孙策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就凭他们也想自立一国?”

刘备大怒。

现在可不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的时代。

等陈暮进了西宫内殿的门后,刘备笑着说道:“四弟,怎么了?”

陈暮扬了扬手中的公文说道:“大哥,马超和孙策反了。”

刘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皱起眉头道:“这两人真不拿自己的父母族人性命当一回事的吗?”谷糕

马家二百多口人,孙家也有一百多口,现在全部搬到洛阳,身家性命都在刘备手上。

当初陈暮说的时候,刘备还不信,现在却是没想到陈暮再次一语成谶了。

反倒是曹操在江东缺少人和,没有世家豪族的支持,缺失了人和,即便是占领了江东也难以治理。

所以按照陆议周瑜鲁肃等人的推测,都认为曹操是同意最好,不同意也得同意。

而就在孙策率领大军撤出豫州,准备逼迫曹操让出丹阳郡的时候。

洛阳西宫,陈暮拿到了情报之后,就立即去找刘备。

刘备此时正在西宫里殿的中厅房间中批阅今日内阁送来的文书。

曹操抚须沉思片刻,点点头道:“来人,去召志才、仲德、公台前来议事。”

这件事情终究是件大事,他必须要听听所有谋士的意见。

......

......

孙策的主力其实已经全部撤出了豫州,抵达了九江,目前正在寿春准备船只,打算渡江东去。

自从内阁彻底取代尚书台之后,他的工作量就小了很多。

因为以前的尚书台只有转呈资格没有批示资格,必须由录事尚书的三公方可。

而现在内阁首辅以及多名一等录事尚书都有批阅权力,小事基本由他们做主,大事才由刘备拿主意。

所以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自然不会出现在刘备桌案上,无形中少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听到陈暮过来,刘备让王植去迎接。

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对策 (第2/3页)

嘉摇摇头道:“我们去江东太难了,孙氏本就是吴郡豪强,在江东有不少世家豪族支持,这就是掌握了人和。若是我们去的话,人家根本不会支持我们。为了大局着想,明公还是要三思,好好考虑一下孙策的提议。”

曹操沉吟道:“奉孝觉得我们应该答应?可是朝廷那边?”

郭嘉笑道:“朝廷那边也不是没有办法,明公别忘了,我们还有别的盟友。韩遂、刘璋、张鲁、刘表、孙策乃至于吕布这些人,未尝不能利用。若是能够说动他们,一起出兵,则朝廷要应对四方敌人,我们就可以趁机消化豫州,壮大自身实力。”

“唔.......”

阅读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