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新加坡1995

〖重归新加坡1995〗

第256章 华亭路与惊动新华社记者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1984年由徐汇工商部门投资,将原来徐家汇肇嘉浜路西端绿地中和五原路上近七十个服装摊搬迁进了华亭路,成立了上海滩上第一个个体服装市场,于是原本华亭路这条僻静的小马路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一开始华亭路的摊位总共就五十来个,只占了淮海路到延庆路的一半路段,地方虽小,声势却大。华亭路上的服装个体户们,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南方城市那些流行、时兴的服饰,引进、贩运到了上海。也有的店家另辟蹊径,在家中看着日本、欧美和港台杂志上刊出的最新时装款式,然后自选面料、自行设计、自己制作服装。

渐渐地华亭路开始出名,华亭路服装市场一条街最多时候有400多个简易的帐篷式店铺,被称为“上海小香港”。

当时有媒体曾经记载:在仅七百多米长的华亭路上,摊位有四百多个,每分钟的客流量超过百人,每天约有10万人蜂拥而至。这是华亭路“黄金时期”的真实写照。

白领、学生、外地游客、甚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美倩看着窗外美丽的新加坡CBD美景,喝了一口咖啡后笑道:“您知道吗,李董,我之前在上海留学念书的时候,周末和朋友们最爱去逛上海哪里吗?”

“城隍庙,外滩,南京路,淮海路?”李晓凡猜测道。

“哈哈,全都错了。你没想到吧,那时候我最爱去的是上海华亭路!”

“哈哈,华亭路,我也喜欢,全世界的名牌在那里都可以找得到!”

杨美倩与李晓凡所说的华亭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垂直于淮海中路与长乐路中间。这条路在2000年之前被誉为“中华第一服装街”。

第256章 华亭路与惊动新华社记者 (第2/3页)

许曼莉通完电话不久,《联合早报》一位叫杨美倩的财经记者,也是许曼莉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新闻与传媒专业的同学,打电话给李晓凡,约了下午过来采访李晓凡。

随后,李晓凡在环境优美的莱佛士坊OUB中心36楼的明华控股办公室里,接受了这位叫杨美倩的财经记者采访。

杨美倩曾经去过魔都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留学,去年刚刚从上海回来新加坡,所以她的中文相当不错,与李晓凡交流起来也非常的愉快。

特别采访完以后,俩人闲聊起魔都上海的生活,非常有共同语言。

阅读重归新加坡1995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