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友

〖帝王之友〗

334.327.0327.$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虽然大邺的疆域不及当年大唐,人口不如北宋,国家实力和对周边的威慑力甚至比不上中原诞生过的好几个帝国,然而这里比真正的历史,早三百多年扫平了世家豪强的专权,完善了科举制度拓宽了寒门进路,出现了本土化的完备商业……

她一个人坐在旁边心里瞎激动,那些真正议论出这些,站在未来中心的人却不自知,他们只想把眼前一点事情做得更好。

殷胥听闻交引在市场上流通的约有三分之一不会被兑现,心里冒出来了个别的想法。

他眯眼道:“咱们当时说,如果多铸多少铜币就能满足各地市易了?”

俱泰刚要开口,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眼睛亮了,声音轻了:“三成左右……”

俩人心里是什么意思,一句话便通了。

俱泰又惊又喜又担忧道:“我曾听竹侍郎提起过,蜀地有一名商,您该知道,就那个隐姓埋名告咱们官府炼矾厂的,她就是因为交易的额度太大,三艘大船未必能运那么多的铜钱,蜀地又不太产金,她便命人用木牌刻着价额、时间、标号,交易后可以从蜀地拿到他们在长安洛阳附近的分号,不差分毫,随叫随到的兑换成铜钱金银。”

崔季明愣了一下:这是舒窈搞出来的?之前倒是夏辰带兵攻入蜀地的时候,她也去了,蜀地如今经济甚至盛于战前,她是为了应对交易价额过高想出的点子?”

俱泰又道:“因木牌一旦修改就能被认出来,而且两边都有账目沟通对应,所以一直没出问题。就是写标号数字太麻烦,刻着都要等,甚至有用各类纸品来画图写钱数的了,当然防伪造都用在了那图画之中。竹侍郎那时与我说起,若是商贾都能被信任,我们朝廷都发了交引,就发这种可以兑换钱币的又能如何?”

殷胥道:“又是这竹侍郎,我记得他原先还是巡官,如今升为侍郎了。你倒是喜欢他,几句话不离,是想提携着一点?叫什么来着?”

殷胥当然明白,交引既然流通,肯定永远都会有一部分被留在市场上流通还不换做金银或物资。他道:“大概能有多少的交引会一直流通?”

俱泰:“臣估算在三成以上。”

崔季明本来就觉得这交引一旦可以买进卖出,怎么都有点证券的意思了。而且俱泰想要增加这类证券的种类,这就是明显的市场经济嘛!

再加上这个货币在市场流通上不兑现的流通比例……

崔季明是对这方面一窍不通的,高祖留下来的文书中被毁了大半,仅留存的一部分也只是提点了些官制方面的事情。这纯粹是大邺这百年来的商业土壤所孕育出来的事情啊。

俱泰一笑:“做事妥当,心思细腻,年轻才俊又通商行,臣不知还有谁能比他更合适。名叫竹承语。”

殷胥想了想:“倒是我曾认识一位刺史,清明忠诚,与他只差一字,不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34.327.0327.$ (第2/3页)

倒买倒卖生意的,他绝对知道那些商贾想钻什么空子,一道道防线等着呢。殷胥也点了点头,俱泰继续道:“最重要的是,交引的交引拍卖等等,绝不可能在重刻交引、缴纳税务的朝廷部门展开,届时必定会有类似于交引铺市这样的店门开业。在其中谈好了价格,确定了收买,而后再带着人到朝廷部门办理手续。我们就是要防止铺市和兑换物资的榷货务打好关系,各地各边疆的纳货务与商贾关系密切,必定会做假账,在买卖时克扣或给虚价。”

他倒是把事情都想到了最可能也最差的境况上了:“一是要严查各地账目与实际货物是否准确核对,以厉刑把控。二是不断的调换各地朝廷部门的官员,缩短在一地的任期。”

殷胥颔首道:“确实,你在这方面倒是想的全。而且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咱们如今铸币不足的问题。大邺铜产量不够,铸币量也跟不上,虽然连年也在开设铸币厂,但是十几年前还有布帛在市场上裁以易物,现在早已没了,那部分价额都要换成铜钱。”

另一户部官员补充道:“而且大邺的金银产量远不够如今所用,金页金饼本来是朝廷贮藏所用,如今流通到市场上却因金产量低而一步步走高,价格离谱。如果交引流通,能缓解这样的状况。”

阅读帝王之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