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主沉浮

〖大隋主沉浮〗

第492章:谁利用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大酋长此来,不知所为何事?”据杨集所知,这个突地稽在史上内附了大隋,后来隋亡而降唐,他功勋卓著,身经大小数十战,既有功于隋、也有功于唐。尤为难得的是,不管隋末怎么乱,他都没有背叛隋朝、没有率部自立,可谓是一名向往中原文明、忠于职守、极有节操的异族名将。

但人终究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粟末靺鞨原本就和北部的南室韦、伯咄靺鞨,和东北的安车骨靺鞨友好,加上契丹已亡,所以粟末靺鞨唯一的敌人是南部、西部的高句丽;既然有了如此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地稽未必会内附大隋了。

“禀大王,我部多前年请求内附,贵国高祖文皇帝允准我们内附,怎奈迁徙途中发生意外,使我部无法南下。”突地稽倒也没有谩骂契丹、高句丽,他解释完当年之事,便进入了正题:“如今契丹已亡,辽州大安县与我部领土接壤,双方交流再也不会受到第三方阻碍,我希望圣人可汗接纳我们、给予我们一个恩赐。”

杨集闻言,平静的问道:“什么恩赐?能否说说?”

“大王,我们不敢有过分请求!”许是感觉到杨集语气不善,突地稽态度愈发恭敬:“我部地处蛮荒、不通教化,十分仰慕天朝上国文化,而且突厥、霫族、奚族、高句丽、百济、新罗皆受大隋册封,我们心中十分艳羡,所以希望圣人可汗也能恩封于我,赐予我部贸易往来的待遇!”

杨集知道突地稽不想内附了,不过也无所谓,他又问道:“还有呢?”

“还有、还有……”突地稽咬了咬牙,起身行礼道:“大王,我部长期遭到高句丽欺压,希望得到大隋庇护!”

高句丽在好太王高安手中壮大后,连续出现长寿王、文咨明王、安藏王、安原王、阳原王、平原王六代英主,其政权也处于对外征服的扩张之中。

与“强大”的高句丽为邻,力量相差悬殊的粟末靺鞨无疑是悲催的,他们常年被迫依附于高句丽,平时要向高句丽缴纳赋税,打仗时,则沦为高句丽的马前卒和炮灰。除了高句丽,就连大隋眼中的“小契丹”也欺负他们,其处境可想而知。

粟末靺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如大隋周边所有的国家、部落一样,存着“大树底下好乘凉”心思,一门心思

高元登基后,首先向杨坚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杨坚这才作罢。高元之后虽不敢进攻大隋了,但却企图把盟友粟末靺鞨彻底铲除;而他的理由是粟末靺鞨占领了他们高句丽的国土。在此后的战争中,粟末靺鞨渐处于不利地位,于是便请求内附大隋。

杨坚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还决定把他们安置在营州一带,瞒咄接到诏令以后,便带着所属的厥稽、忽赐来、窟突始、悦稽蒙、越羽等八部、部众十多万人,从夫余国都城、北夫余城(令农安)南下,然而出发不久,就被高句丽联合契丹攻击了,而瞒咄也战死沙场。

瞒咄的弟弟突地稽临危受命,接任粟末靺鞨首领,率众退回北夫余城,并且向伯咄靺鞨、安车骨靺鞨、南室韦借兵作战,这三个部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心知粟末靺鞨一旦亡了,下一个就是他们,于是便支持突地稽,让他率众和高句丽、契丹作战。

突地稽是一个相当有远见、有才华的首领,他不仅撑过了最艰难时期,还带着粟末靺鞨壮大,超越了兄长时期的巅峰水平,成为靺鞨诸部中最强大的部落。

在州治官邸大厅之中,杨集接见了突地稽,此人只有三十左右,身穿皮裘、头带貂帽,帽子之下垂下几条油光光的辫子,从发式上看,和契丹人区别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92章:谁利用谁? (第2/3页)

以水为名,号为粟末靺鞨。与此同时,高句丽也在不断北拓,攻占了原属于夫余国的南部大部分领土。北魏时期的李敖出使高句丽时,发现高句丽疆界“北至旧夫余”。

高句丽本来是夫余国的分支,高句丽的建立者朱蒙原本是夫余国王子,因为受到迫害外逃,建立了高句丽国,可以说夫余与高句丽是兄弟之国。夫余国受粟末靺鞨、高句丽南北夹攻,坚持不住之下,夫余王遂举国降了同根同源的高句丽。巅峰时期“方圆两三千里、人口百万”的夫余国,至此灭亡。

高句丽吞并夫余国后,以夫余人正统自居,试图夺回粟末靺鞨、伯咄靺鞨、安车骨靺鞨所占的夫余国故土;就连拂涅、号室、白山、黑水等部的领土,高句丽也认为是他们的。

开皇十三年,高句丽大举进攻粟末靺鞨,粟末靺鞨战事不顺,其首领瞒咄被迫向高句丽称臣;到了开皇十七年,高句丽前任国王、平阳王高汤联合靺鞨攻辽州、燕州,被时为营州总管的韦冲韦尚书击退。第二年,大隋三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隋军虽因天气等原因失利,可平阳王高汤也吓得退位了,临终前将国祚交给其子高元。

阅读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